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752篇
科学研究   14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41篇
综合类   65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其前因和后果已得到多学科领域密集关注,但对作为载体的在线评论系统的探究非常匮乏,文章在特性视域下对在线评论系统设计开展研究对于电商平台了解设计特性的用户关注、探明用户信息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优化在线评论系统设计以满足用户决策需求、提升决策效率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并预期为其他信息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方法/过程]利用Kano模型与对应分析方法对在线评论系统设计特性非对称性进行研究:首先在特性视域下建构在线评论系统设计特性集,提出一种改进的设计特性分类与度量方法,以捕捉用户对在线评论系统设计特性的非对称质量感知,进而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来识别不同用户群体对设计特性的非对称重要度感知,最后以酒店在线评论系统来例证所提出的非对称性分析方法及其有效性。[结果/结论]当前酒店在线评论系统中常见的16项设计特性被划分为期望质量(7项)、魅力质量(1项)、基本质量(1项)和无差异质量(7项)四类,并给出了各类设计特性的管理策略;根据用户类型与设计特性偏好的对应分析,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偏好赋予设计特性不同的显示优先级,以满足各类用...  相似文献   
72.
运动时间知觉的表象训练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表象训练的方法,研究其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的影响.通过三项运动时间控制的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很明显;然而在暂时终止实际训练的消退时期的情况则明显地不同,这说明表象训练对防止已获得的时间判断、控制能力和技术技能消退的作用尤为突出.就此,对表象训练效果作了理论分析,认为表象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强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改善注意的集中、加强记忆等知觉因素,使得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提高.同时,还对表象训练影响的特性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3.
论跳水运动中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跳水运动的各个阶段的技术剖析,讨论了跳水运动的时空特征,指出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是跳水运动的专项知觉,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时间知觉在跳水的训练和比赛中占有主导性地位,建议在训练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4.
田径运动技术学习的基本心理学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琳 《体育学刊》2001,8(5):48-49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借鉴运动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田径专项运动技术基本理论,从感知觉、专门化知觉、动作图式等3个方面,对田径运动技术学习的心理学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5.
The pertinence and worth of arts in Quebec primary schools vary considerably from one institution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to another.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well-integrated arts education would bring a large array of pedagogical benefits to students,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 the preser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creativity. Actually, teachers can rely on the syncretistic and amodal perception of the young child, a learning mode that is analogous to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fostered by art practices. The paper draws notably on Ehrenzweig and Winnicott to advocate that the school, through arts education, should preserve and make use of this precious perceptive faculty, and temper the educational bias that largely favours the logical or analytical mode of the child. It advocates for an essential developmental balance between the child’s intuitive and analytical faculties, a healthy equilibrium that arts edu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instil. Children and society both have much to gain from the school’s fostering of arts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 children from their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from future creative citizens’ contributions.  相似文献   
76.
以知识性工作连续体理论为指导,通过采取不同方法重复聚类的方式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73名有效样本关于8大类37小类工作的知觉分类进行剖析,明确了中国人心目中从知识性工作到非知识性工作的具体内容,从而为人们正确理解知识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7.
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伟大事业。可以说,人教版地理教材50年(1950~2000年)的建设史,就是新中国基础教育地理教材前50年的建设史。在这一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有一些心得和感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始终在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框架下进行。为国家教育培养目标服务,体现国家意志是基础教育教材特有的性质。(2)教材编写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团队的建设是教材编写的组织保证;地理科学和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编写教材的两个重要支撑。(3)教材编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注重实践,坚持学习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4)教材编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每一版教材都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这项课题的研究也将永远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8.
In this study the mean stability of classroom social climates during the first months of the school year and the deviation of individual classrooms (= 48) and students (= 1208) from this general trend were investigated by tap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s of their teachers. Multilevel growth model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averag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climate and between classroom and stude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is development.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lassrooms and students were foun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rather stable over time. Most classrooms showed a slightly u-shaped trajectory. In only very few classrooms the quality of the social climate had increased at the end of the research period as compared to the very first lesson.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classrooms were associated to the emotional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during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相似文献   
79.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与学生预期存在差异,导致无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个体差异下学术敏锐度培养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该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研究纲要和预期目标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高等教育中尊重个体差异的学术敏锐度培养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0.
该研究基于知觉的形式效应原理,从产品细部的概念界定和受众知觉习惯入手,分析细部设计在产品整体形象建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炼出细部影响受众知觉输出的变量,即线形关系、体量关系、色彩关系、质感关系、位置关系,并探讨细部在产品整体效果知觉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接着通过设计实践印证主细部变量关系如何调控产品最终的形式效果,最终得出结论,即细部设计对于产品整体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变量的关系求解的最终目的即是获得具有变化的秩序感的美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