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105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修辞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批评作为文学批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当代的复兴,对文学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从西方现代修辞批评角度看,对修辞本性的哲学反思,将修辞看成是一种话语实践,看成是对真理的认识和表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学和文学性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修辞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关系看,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更靠近修辞批评这一特色,以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2.
人类学的田野研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应用于教育研究时要进行教育学立场的改造与转化。这种改造与转化主要表现在田野地点选择、研究关注点、研究者的角色、研究目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3.
面对生存世界不断发生的主题变更,教育人类学以其多学科的观察视野,亦在不断进行研究取向上的相应转换,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既定教育议题的全貌审视,同时亦带有对特定时代问题的批评与反思,当然,更是试图以超越既有时空话语体系下的约束与局限,通过文化传递及人性转换的整体视界,诠释人性存在的多维内涵。  相似文献   
114.
东晋哲理化诗歌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以诗演理的理语诗,二是缘理赋诗的理境诗,三是引思入诗的理趣诗。哲理化在诗歌中表现的层次不同,其艺术价值和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中对它们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15.
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的研究过去多停留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上。事实上,《大众哲学》的历史价值并非只具有一般哲学史或学术史的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思想史上的意义。由此观之,《大众哲学》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就具有一种深刻的观念变革作用。由此也可以见出《大众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之间的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6.
哀牢犁耙会原来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交易活动的主体。客观生存环境条件和神话传说都说明,哀牢民族不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是渔猎民族。哀牢犁耙会并不具备哀牢文化的历史本质,而是汉族移民文化在与哀牢文化之间进行博弈的历史产物。哀牢犁耙会的文化本质是农业民族的岁时节日,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节律,体现的是农业文明的精神风貌。随着文化的变迁,哀牢犁耙会正在面临文化空巢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7.
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都是有着浓厚哲学气质的小说家,文章通过两人对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以及各自所寻找的拯救之路的异同进行比较,展现了不同民族的卓越文学家对人类共同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8.
陈学金博士撰写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节点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教育人类学学科史研究著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学科意识、研究主题、代表作品、学科制度和代表人物。该书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明清晰地凝练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线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与宏观社会演进的复杂关系,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9.
新心学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即心物平行论、直觉体验论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贺麟的理论体系既是儒家思想内在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又是兼采中西,特别是融会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0.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其基本内涵即使人的各个方面兼容并包、相互协调地得以发展。这一理论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 ,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