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105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论多元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其研究框架应含盖即课程改革、公平教学、多元文化能力和社会公平四个领域。这对于反思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及师范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2.
马克思的辩证逻辑思想产生于对黑格尔哲学及其流派思想的批判,其思想渊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二律背反”的思想;关于“异化”、“否定”与“扬弃”的思想;关于“个别”与“一般”的思想;关于“概念的前运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903.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思想的历史形成出发,在对其作出了科学论证与哲学思考的同时,指出了其在当前乡村教育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04.
库恩和伽达默尔对语言的重视、“先见”和范式在认识中的相似作用、是否可通约的分歧等 ,使我们直接把握到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库恩哲学与伽达尔的哲学解释学在文化领域的相通。这有可能导致将科学置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中而不再超然  相似文献   
905.
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中重要的哲学流派,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得到广泛认同。当代哲学解释学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阅读教学的研究领域,引进哲学解释学的思想,解释阅读教学的种种问题,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哲学解释学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最终上升至哲学解释学的高度,得出具有哲学解释学特征的结论,建立哲学理论框架,寻求哲学上的终极答案,是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的理想。  相似文献   
906.
以旅游和文化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对旅游人类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学科的关注,使我国的旅游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07.
孙彦杰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91-93,86
从现实发生的事实中选择可以报道的新闻题材,依据和标准是题材的新闻价值;报道题材有无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事实所具有的能引起社会关注的程度;而正确鉴定和判断题材的新闻价值,记者既需要新闻敏感,更需要具有哲学的眼光.只有用哲学的观点思考和分析报道题材,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准确把握事实的新闻价值,从而使新闻报道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之所以会有生命短暂的垃圾新闻,正是因为记者对题材缺少一种哲学的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908.
高奣映是清初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者,是一位有特色、有个性、有代表性的成就较高的学者。他是文史哲淹通的少数民族学者,具有富于独立思考的哲学思想,在研究他时要用文化学的视点去看高奣映现象。  相似文献   
909.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受教育主体意识和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910.
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配制度问题不仅是指经济利益的分配,也包括了社会地位、机会的分配,所以分配就不仅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管理和组织原则的范畴,是哲学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要考虑到现实经济条件的可能,更要立足于调动和提高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和投资热情,也要考虑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公平合理与促进效率的提高是应该也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