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召公奭为周文王的长庶子,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建立、巩固西周政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周公分陕而治,巡行陕间乡里,舍于甘棠之下,决狱于阡陌陇亩之间,深受群众爱戴。百姓赋《甘棠》之诗,敬其人而爱其树。召公之德政教化,被称做“甘棠遗爱”。  相似文献   
32.
梅花有着傲雪斗霜、独步早春的玉骨和俏不争春、谦逊无私的冰心。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之所以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梅花与中国人有相同的品格。梅花被人格化,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本文从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梅文化现象成因两个方面挖掘梅文化现象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3.
"桃李"在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词汇,自形成之日起,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就在不断地衍变,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八种意象,即本义、喻春之临及希望、喻容颜之美及青春时光、指报恩或报答、代门人子弟、喻美好品质、代指家园以及指代妖艳、低俗。而究其意象衍变的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意识的不断解放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4.
梅花意象是稼轩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景物描写类、借景抒情类和托物言志类三大梅花意象源于辛弃疾罢官闲居的生活,传统文化及其英雄人格的深刻影响。梅花意象体现了辛弃疾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和真诚友情,不仅显示了辛词的人格魅力,而且蕴含了一定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5.
李清照的咏梅词,记载了词人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是词人人格情结和生命咏叹的凝结。梅花意象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是女词人的心声,也是民族与社会的心声。  相似文献   
36.
在《金瓶梅》人物中,孟玉楼有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意义。作品赋予她另类的特质,并通过对这个人物命运的展示及形象的刻划,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内涵及人物塑造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37.
两宋后的梅花诗多平庸,独高启梅花诗如绵绵丘陵间突起的奇峰,令人叹为观止。高启的梅花诗对传统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其浓厚的主体色彩、复杂化的梅花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悟。  相似文献   
38.
李清照的词作中,咏梅占了很大比重.这类咏梅词的突出特色是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词人并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高洁的人格趋向.创作手法上,重神轻形,风格多样,语言清丽,善于熔铸众家优长.  相似文献   
39.
陈亮在文学上以慷慨的抗金政治词名世,历来研究者受政治环境及传统观念影响也将研究目光更多集中在了陈亮的这一部分词作上。但陈亮词作中数量最多且艺术成就最高的却是他的咏物词,这一点为历来研究者所忽视。正确分析评价其咏物词,有利于对陈亮整体作品及南宋中前期的咏物词创作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
从魏晋到两宋: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从春花时艳的感伤绮怨形象最终上升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经历了一个审美认识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魏晋至隋唐五代,一是两宋时期,宋以前的梅花审美以色香,习性等物色特征的认识把握为主,林逋以来进入了品种德性意义抉发的新阶段,封建士大夫道德品格意识的影响和渗透,构成了梅花品格美的价值取向,宋人通过对梅花形象主观化,意趣化的体悟观照,简择提炼,通过梅花与物质生活和人文情趣广泛方面的类比联想,参照阐释,逐步赋予梅花形象以品格意趣,道德情操的丰富内容,使它越来越具备超拔于春花时艳之上的精神意义,最终被推到了士大夫人格理想象征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