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国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把"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扩展为"国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并据此修改宪法及相关系列法律,既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又能充分体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同时,特别是在强调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今天,更为多元投资主体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2.
近代中国各政权出于各种目的制定了一系列劳工法规,形成了独特的劳工法制多元格局。这一局面又历经变迁,最终以中国共产党的劳工法范式占主导地位而结局;但劳工法制多元格局却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33.
以福斯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在当今国际职业教育界颇具影响。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深入了解、研究福斯特多元化职业教育思想,将对我国发展多元化高职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并带来一些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西部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西部高校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5.
心理学以决定论为自己的哲学前提之一,但在坚持怎样的决定论的问题上各个学派表现出很大差异,这就形成了心理学哲学基础混乱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心理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心理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心理学家的成就动机等。  相似文献   
36.
经济危机带来了理论的危机与困境。为了走出危机,首先要摆脱各种具体观点的争论,对其背后的方法论与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建立在“还原论”与“决定论”基础上的静态均衡思维方式与当前的复杂性思维方式是两种理论构造模式,它们互不兼容却无法相互取代,也不能用实证的方法对此进行“证实”或“证伪”。理论的难题应该交由社会经济现实来抉择。在我国当前各方利益相互冲突、经济形势不确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复杂性思维模式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37.
历史观信息主义是对社会观信息主义的一种视界扩展,它将广义的信息技术(媒介)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形态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视传播技术史为人类文明史,其观点虽然较为极端,但也对技术哲学提出了若干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关于技术决定论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与技术决定论的关系也倍受争论。本文回顾了关于技术决定论的种种定义,同时综述了国内学界关于“马克思是技术决定论者吗?”这个问题的三种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赞同派、反对派和折中派的论证逻辑加以总结。其中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观点”两个概念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39.
在依法治校视角下,以是否关涉学术判断以及权利义务类型为界,导师研究生纠纷包括学术性纠纷与非学术性纠纷两大类共四种纠纷。其在纠纷属性、侵权方式、救济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梳理现有的解纷体系发现,在理念层面缺乏清晰界定,在体系层面缺乏系统建构,在执行层面缺乏细化处理。因此,应科学界定导师与研究生的法律关系,以学术自治审视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特殊性,依托"学校—导师与研究生—社会"等三类主体,建构从以"严控导师与研究生双方资格准入"为主的预防机制,到以"出台权威的指导性意见和参考案例"为主的规则机制,再到以"多元主体参与的多元化纠纷机制"为主的救济机制的完整的纵向联动机制链条。  相似文献   
40.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notion of strong emergence offers a challenge to the idea, currently dominant in schooling, that knowledge somehow relates to a pre-existing world, present in itself. We do this first by providing an account of strong emergence, showing how it brings into question the assumption of determinism. Following this we explain the epistem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is failure of determinism and in so doing develop an “emergentist” epistemology which has some compatibilities with deconstruction. Finally, we show that the emergentist critique of determinism makes it possible to imagine a form of schooling which is no longer concerned with questions about how best to teach the child about a pre-existing world (which, largely, are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this would or should be presented or represented in schools). Instead it becomes possible to imagine a form of schooling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questions about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