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3363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16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通过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两首玫瑰诗歌The Sick Rose和My Pretty Rose Tree,带大家走近诗人布莱克笔下的“病”玫瑰和“妒”玫瑰.我们应该在了解诗歌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拥有各自独特的见解,才能品味出这些诗作的异同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42.
将microsoft公司office系列软件Excel强大的计算、公式编辑、数据统计和绘图功能,应用在酸雨统计分析中,通过计算机自动运算和图表处理,方法简捷、快速、高效,便于从数据中分析出所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3.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相似文献   
44.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45.
卞先生独特的翻译理念与实践是我国现代翻译界的"新声"。他关注形式的重要性,以"信"为核心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并通过"以顿代步"的原则翻译了诸多诗歌及参与新诗格律建设,丰富了我国对西方文学译介的成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当然,卞之琳先生的翻译思想与实践在给我们以启示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值得深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6.
题画诗是历代文人喜用的题材,明清以降尤为风行。有着极高艺术修养的清代女诗人,将其当成她们驰骋才情的"命题作文"。她们熟练地驾驭着题画诗的创作方法,将画面上的物象转换为含蕴深厚的意境,寄托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独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47.
当代作家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在1950年1月发表后,引起了全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但是很快又遭到了文艺界部分人士的严厉批评。这部小说之所以在诞生之初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建国初期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外,主要与《文艺报》及其编辑者对这部小说的态度有关。可以说,是《文艺报》编辑人员组织并发起了针对这部小说的激烈批判。《文艺报》通过对这部小说的批判,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文艺创作道路的选择及新文艺批评方式的建构,并且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表达思想的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从方法时代教学方法的缘起与变迁入手,阐释了方法与后方法的概念。通过文献复习,梳理了后方法条件、后方法教育理论和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等后方法语言教学方法观。最后,对比分析了方法时代教学法理论与后方法教育理论的异同,并提出了后方法是方法的继承、超越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视角选择问题,认为鉴于英汉诗歌在语言特征、格律规律、审美倾向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原诗的形式,而根据译诗的意境来灵活选择视角。提出了采用局中人视角,将原诗的旁叙译为自叙,采用第二人称、将原诗的旁叙译为对叙;增译第二人称、将原诗的自叙译为对语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0.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