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56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31.
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如何抓住我国诗歌的特点,进行准确传神的翻译,是广大外语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本文拟从汉诗英译的三个特点:忠于原文,突显诗意,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对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2.
辛弃疾词作中的兵器类意象、动态军事意象和军人类意象这三大突出军事意象,不仅显示了辛词的个性特色,而且蕴含了词人独特的情怀。军事意象体现了辛弃疾感人肺腑的末路英雄情怀,同泽同袍的高尚友情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同时辛词的军事意象还阐发了一些现代意义,对当代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3.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无论是在东方墨客还是在西方骚人的诗歌中,酒的影子随处可见,文人们用多情的诗歌赋予了酒不同的意象。东方诗人笔下的酒是沉重的奢侈品,是特权阶级的象征。而在西方诗人的笔下,酒成了情感的宣言书,是浪漫运动的滥觞。笔者从东西方酒文化的背景差异出发,解析中法诗歌中隐藏的意象,从而找出造成这一不同现象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4.
宋代闽籍词人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的不平衡:北宋少南宋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北部东部多,相对落后的西部南部少。宋代福建进士是闽词创作的主力军,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进士作词,这与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理学家大讲作文害道有关。词以描写本地风光为贵,宋代闽词主要描写了武夷山、双溪、鼓山、西湖等地的自然风光,显示出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宋代闽词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爱国词与寿词两个方面,这与理学重气节重伦理有关,又与闽人性情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5.
《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错误之处。对这些问题予以辨正,可供研究唐诗及牡丹文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6.
邢邵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年谱于四方面用力较勤:一、考索邢邵的卒年;二、对现存邢邵诗文进行辩伪和系年;三、考察出邢邵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和政治活动的清晰脉络;四、对邢邵生平中的疑点进行考辨。本谱考订的目的是为学界进行邢邵文学研究助一铺桥架路之微力。  相似文献   
137.
通过调查和挖掘史料,论述浙江乍浦历史上的妈祖信仰,主要有妈祖庙宇数量多、妈祖诗咏丰富以及与闽商活动关系密切等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8.
林则徐于鸦片战争失败后被流放新疆三年。这期间他写了不少表现警惕英国帝国主义、建设边疆、歌咏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诗歌,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政治家的崇高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9.
孙凤丽 《科教文汇》2012,(5):92-92,100
古诗文教学中的背诵让不少学生感到负担与厌倦,鉴于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思索探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背诵,鼓励学生间的竞争,使背诵变被动为主动.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事半功倍.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灵活多样的背诵方式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少的好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样也为语文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0.
魏晋是送别诗趋向成熟的时期,是六朝送别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六朝乃至唐宋送别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示范性,表现为形式上采用多章结构与组诗结构;题材示范性,表现为内容上大量以公宴、赠答、玄言等题材抒别;动机典型性,从应制与集体赋作导致大量的同题赋别现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