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西昆体诗在宋初颇有影响。但在宋诗研究领域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研究者持贬抑的态度。本文从诗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认为,西昆诗既有扬弃,又有发展,是对唐代以来近体诗的总结与再实践,为宋代诗歌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其对后来诗人的影响,是宋初其他各派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92.
李鸿章和淮系集团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但研究视野多集中于革命和近代化视野。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借鉴管理学的某些方法来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李鸿章领导的淮系集团已具备现代企业的雏形。  相似文献   
93.
清末民初,出生于福建仙游的人物画家李霞,志存高远,毕生勤学修炼,取法乎上,广博纳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传统人物画的延续和发展贡献不凡,被誉为人物第一家。李霞于日据中期(1928年)东渡台湾,广交墨缘,传艺授道,积极传播传统绘画艺术,深受台湾社会的关注与珍爱,为日据时期台湾传统绘画传承作出了贡献。李霞的艺术以其具有传统儒学精神,蕴含闽台共有的民间信仰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台湾社会对传统绘画精粹的审美愿望和需求,使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台湾民众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找到了归宗的认同感,并激发内心情愫,重拾和坚定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自我信心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4.
安庆府志在明代凡四次纂修,嘉靖间知府李逊所主修的《安庆府志》即是其中完整的一部。此志自明迄今公私书目虽有载录,然或因载录者之疏漏,或因承袭旧讹之不察,在载记其纂修与刊刻时间时颇多讹误;有关该志与正德志之间的承继关系及其对正德志所做诸多厘正完善之功亦语焉不详。对此进行考辨梳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5.
黎锦熙语法体系中所用的一些曾经沉寂的术语,近年来又重现于学术著作,并具有其他术语难以替代的作用。"补足语"在当代语言学中作为一个重要术语指包括宾语在内的一类重要句法成分,与黎氏语法中的补足语有相通之处。而汉语语法现有的"补语"虽然英译相同,却不是一个通用的语法概念,无法代替补足语的作用。名词的"位"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中间层次,近于"论元"这类当代语言学的中间层次术语,对刻画语法规则富有作用,不是所谓的多余层次。"代名词"、"指示形容词"等术语带有明确词类属性,比含义笼统的代词更便于用来阐述语法规则。这些黎氏术语比一些汉语特色的后起术语更适合进行跨语言对比和语言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相似文献   
97.
作为广西地域诗人群体的一个代表,"凹地"诗人群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且形成一种憧憬原生态的质朴生活情怀,一种秉持卑微的创作姿态和努力还原本真生活的创作理想,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诗学理论。对于该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无论是对"凹地"诗人群,还是当代地域性诗人群体,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随着网络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教育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教育的载体,是体现教育网络化优势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侧重于教学资源的组织与交流功能的实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反馈与评价还是一个空缺,如何有效地对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分析了教学系统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阐明了其体系结构,并重点探讨了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9.
李泽厚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其美学哲学基础的转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细究李泽厚具体的美学文本,其美学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五十年代的反映论美学、六十年代的实践论美学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李泽厚具有按照自己的理论设想整合中西文化.建构自己思想体系的能力和魅力,但在具体的理论话语和理论体系上,却缺少原创性。  相似文献   
100.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John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他找到了美,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