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577篇
科学研究   10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57篇
综合类   35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2.
从新时期体育美学的角度,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规律,揭示其美的内涵;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历史考察等,结合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实际,探讨美育教育在体育活动中的实施,旨在体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审美效能,使丰富的体育实践在理论上得到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43.
菲律宾著名华文作家吴新钿博士 ,年届古稀时出版第一本诗集。他用“爱的起点”和“爱的终点”的哲学 ,诠释社会、人生和自然 ,善于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 ,在有意无意之中显示隐藏在生活表象后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比”之归宗,去“兴”则“赋”、“比”无所归依。上述两方面,为古典诗“兴”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5.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一个政治失意、然而睿智圆通的知识分子 ,苏轼的一生是超越自我、超越困苦、对自由孜孜以求的一生。在“大我”与“小我”方面 ,他坚持“大我之利” ,表现了其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 ;在“从众”与“从己”方面 ,他独立特行 ,力排众议 ,不随波逐流 ;在“悲观”与“乐观”方面 ,他对个人得失不以为怀 ,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47.
中国传统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一是诗与画功能上的不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三是主体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RP技术能够快速成型得到实态模型,设计美学则使产品呈现美观的状态。RP技术在设计美学中的运用,就是利用RP技术的快速性和直观性,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以设计美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规避不恰当的因素。使产品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体现出形式美与技术美,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对加快设计与制造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50.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