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8546篇
科学研究   707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727篇
综合类   61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3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678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989篇
  2011年   1023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线性结构、关系型结构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都很方便,层次型结构的数据处理要相对复杂一些,本文先简单介绍人们容易想到的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数据库方法,然后重点介绍用文本文件来进行处理的方法,两相比较,它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另一方面也扩展了对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2.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前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主要介绍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就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给出具体措施。通过提供优质的平台、开展学术报告、小班授课、导师指导等措施,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利用资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等,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其科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历来受人推崇,被认为是写愁词的千古绝调. 从此中可略窥其抒愁风格之一斑.真是作之凄然,读之怆然.就两人前后际遇的迥异,两首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男女词人的不同情感表现来探讨二人的言愁,其愁各有千秋,深广、凄绝两由之.但基调和意蕴均一样荡人心魂,具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4.
本文论述了盛唐边塞诗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崇高特征:在人生理想实现中的投笔从戎的慷慨、激越美;在边塞生活中雪原大漠的奇特、萧瑟美;在建功事业中的穿越异域的从容、悲壮美;在现实悲怆中思乡恋土的人性、豪迈美。  相似文献   
75.
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虽然存在着诸多的方法,但解读者对它最终的解读意见却不外乎三种:一种是以求真为旨归的历史意见,一种是以顺应政治需要和社会思潮为旨归的时代意见,一种是以指向解读者的内心为旨归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6.
菲律宾著名华文作家吴新钿博士 ,年届古稀时出版第一本诗集。他用“爱的起点”和“爱的终点”的哲学 ,诠释社会、人生和自然 ,善于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 ,在有意无意之中显示隐藏在生活表象后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比”之归宗,去“兴”则“赋”、“比”无所归依。上述两方面,为古典诗“兴”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8.
中国传统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一是诗与画功能上的不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三是主体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80.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