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3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华民族具有较强的心理惯性,对传统的道德法有着近乎本能的心理倚靠,这一点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法律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本土传统道德法的利用。而道德法律化就是我们利用传统道德法的一种良好形式,但道德法律化需要满足一定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2.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老庄的宇宙本体论和万物生化论为哲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老庄哲学对其形美、德美、道美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3.
《古代汉语》文选教学对大学生道德的传承与教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郭锡良《古代汉语》教材为例,分析了文言文选文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道德,并将此与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相联系,对学生进行道德的传承与教化。  相似文献   
84.
德莱塞认为珍妮与白兰德、雷斯脱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不存在着不道德的问题,但却是悲剧性的,他们的命运被环境所左右,从而宣扬"德莱塞式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85.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对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过贡献。邓小平的贡献在于:培养好的学风,最主要的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学习,逐步成为内行,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不能照抄照搬。江泽民的发展在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要锲而不舍地学,老老实实地学。胡锦涛的发展在于要树立四种观念,即以学立身观、勤奋学习观、学用相长观、终身学习观。  相似文献   
86.
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地名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87.
知耻、有耻既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特殊价值。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涵育和整合作用;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要培养确立"认知上科学"、"情感上乐观"、"意向上进取"的现代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8.
《颜氏家训》的人文关怀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氏家训》是我国家训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不仅以内容的丰富性、理论的系统性,文体的范式性,将家庭教育与社会大众化生活紧密结合,事理与亲情融合,言训与心育并用,而且在严肃的道统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在社会高速发展,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从观念到内容急需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以应试为功利目标的学校教育,在物化倾向重荷下向空心化、概念化、教条化嬗变的家庭教育,可以从中获得一点中国特色的人文关怀的启示,使我们在面对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百年工程中更富有人性化、人情味,更长于情感的、心灵的沟通与感召,从而促进青少年人文心理的建构,使他们逐步成长为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89.
体育快速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方面,世风、习俗、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探讨世风与体育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体育文化环境、促进体育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诚信危机"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的经济伦理出现了严重缺失现象,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诚信危机”。本文试图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对“诚信危机”进行思考和探索,以寻求摆脱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