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6528篇
科学研究   342篇
各国文化   63篇
体育   370篇
综合类   482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3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2.
艺术活动的主体中有受到客体的感召和刺激需要才能变为动机才能促发艺术活动,我国传统的“物感”说,呈现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作为感受主体的人,能力与气质同等重要;环境又因其复杂性,在人与对象之间起着协调作用,对象的被动性较强,但它是生活蓝本,因此,艺术活动的发动是人、环境、对象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3.
巴赫金以狂欢节民间广场诙谐文化的怪诞现实主义理论对拉伯雷《巨人传》的完满解读,证明世界上客观存在着正常态和反常态两类艺术,它们的评价标准是不能混用的。若用正常态艺术的准则去衡量反常态艺术,反常态艺术就是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消解斗志的艺术;若以反常态艺术的准则去审视正常态艺术,正常态艺术又是沉闷、说教,随便找个理由就打人、杀人、破坏的艺术。反常态艺术作为放松艺术也是人类必需的,并非正常态艺术可有可无的陪衬。反常态艺术的艺术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新、奇、特、异、怪的反常化力度;反常态艺术的思想伦理底线是对真、善、美、假、恶、丑只能反常化不能反置化。  相似文献   
184.
试论现代陶艺的设计意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艺在制作前必须有一个想象,这时陶艺设计的意念就产生了。在意念的指导下,赋予材料以特定的存在形式,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艺术作品。在现代设计潮流的影响下,现代陶艺设计呈现出夸张、寓意、怪异的视觉特征,给人以视觉冲击,现代陶艺所表现的倾向是艺术家“自我”的内心世界,是“心理”的写实。  相似文献   
185.
许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侠”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义薄云天;不仅是异人,而且还是义士。实际上,不同时期的古代小说中,“侠”观念也是不同的。明代小说中的“侠”观念既与前代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6.
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实践证明.质量评估是质量保证的有效手段.大众化伴随着多样化,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多样化的概念.与多样化的质量内涵相应,质量评估也应当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7.
舍伍德·安德森是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 ,其著名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探讨其精湛的叙事策略、独特的文体风格以及小说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88.
新时期的版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是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画种。少数画家缺少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把艺术的生活性和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9.
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和科研中发挥着组织、安排、研究、指导等作用。发挥这些作用,要求教研室转变观念,找准切入口,并注意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0.
Historians have observed that the period 1860–1890 was educationally progressive.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renaissance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General Synod of the Church of Ireland in the aftermath of Church Disestablishment. Disestablishment legislation facilitated the inclusion of the laity in Synod.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lay-clerical dynamic generated educational reform at all levels of provision. Post-Reformation denominational divisions qualify the discussion. The structure of Synod – General Synod, Diocesan Synods, Boards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Committees – was the outcome of an intense debate as the post-Disestablishment Church of Ireland sought to reinvent itself. The ‘art’ of the title refers to Synod’s adroit use of this structure in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that mitigated tensions surrounding the religious-secular conflict which characterised Irish post-Famine modernisation. Synod’s role as ag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constitutes the theme. The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what, regretfully, remains an undeveloped histori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