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阐述了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教育观点,并分析了汉语言文学独特的文学优势,并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后现代教育思想视野下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2.
文章从激活诗情、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建构《相信未来》的教学模式。先从认识诗人在现实中承受的苦难开始,继而走进诗人内心世界,感知诗人在绝望中依然怀有对未来和生命不屈的信念,最后深入文本,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从而获得从情感到灵魂的震撼和提升,初步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3.
金闯礼同志的《花甲年诗词草》,表露出来的对人生、对理想的热情而又坚定的追求,是对风起云涌的人生岁月的豪情壮志和艰苦实践的深情回顾,也是对60年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的艺术展现。他的抒情诗表现了对崇高理想的深挚、真切的情感,以及上下求索,无怨无悔和脚踏实地的高尚心灵。同时又充满着温馨的人情味,表现了细腻的人情美。他的游记诗把生命的流淌和大自然的美往往融为一体,以心胸的开阔,眼光的深邃,文化的丰富积淀,发现美景的奥妙之处。这样的艺术成就,确实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4.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思维范式,系统地认识和考察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着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两个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并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实践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进行剖析,以揭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豳风·七月>的作者熟知农事,熟悉农奴和领主两个对立阶级的生活,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在诗中能将农奴和领主的不同感情融为一体,因而其作者只能是农官.  相似文献   
106.
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后现代的审美在继承了后现代的主要特点"反本质、反中心"后是否真正的实现了审美上的无本质,即美就是生活、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后现代中的审美是否真正的把美从传统的美学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实现审美的自由。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后现代语境中审美背后的权力问题,更是审美由一个囚牢走向另一个禁锢的过程。虽然处在"反中心"的后现代,但是后现代的审美却在表征着自己的权力,编制着另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07.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就业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徘徊在社会与校门之间的"校漂族"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文章旨在对这一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身份进行文化分析,以便寻找到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后现代文化语境对90后新生代价值体系构建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将鲁迅经典作为精神资源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重新阐释,有助于加强新生代的爱国主义理想、历史使命感以及个人生涯的规划与实现。从而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9.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0.
南宋江湖词人,以群体隐逸的空前规模,带来了隐逸文化在宋元之际的空前繁荣。他们终生布衣的生活方式、闲人食客的社会角色、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隐逸高蹈的审美趣味,给词体文学的抒情世界和审美意蕴注入了新质,表现了士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情感,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使群体的创作共性凸现出来,呈现出统一、鲜明的创作风貌,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可供批判、继承、效仿和学习的范型,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