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木文从诸多角度论及沃尔特·惠特曼是一位关心社会、主张自由平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诗人。  相似文献   
62.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范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后现代知识观具有动态生成性、境遇性、价值性、多样性的特征。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审视,我国高校的基础教育应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63.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64.
唐求,晚唐活跃于诗坛的蜀中诗人。求成诗纳之于圆瓢,投于江际,任其飘流而存传于世。其诗中最为突出的是他与山人往来,和处士交往的隐逸之乐和自由孤寂之趣。唐求是有理想重节操性耿介的诗人,他虽然隐居山野,四海流寓,穷苦困乏,却始终不向权贵折腰,拒绝王建的政治拉拢和名利诱惑。由于种种原因,历来的唐诗研究者对其关注不够,论者寥寥,然唐求其诗其人确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65.
西昆体诗在宋初颇有影响。但在宋诗研究领域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研究者持贬抑的态度。本文从诗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认为,西昆诗既有扬弃,又有发展,是对唐代以来近体诗的总结与再实践,为宋代诗歌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其对后来诗人的影响,是宋初其他各派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66.
邓炜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39-140
以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67.
近代主客二元对立的主体哲学思想,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对抗。自然环境在人类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下不断恶化,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后现代技术美学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技术负效应的同时致力于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技术的关系,并把人和自然的解放及自由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68.
作为广西地域诗人群体的一个代表,"凹地"诗人群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且形成一种憧憬原生态的质朴生活情怀,一种秉持卑微的创作姿态和努力还原本真生活的创作理想,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诗学理论。对于该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无论是对"凹地"诗人群,还是当代地域性诗人群体,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随着网络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教育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教育的载体,是体现教育网络化优势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侧重于教学资源的组织与交流功能的实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反馈与评价还是一个空缺,如何有效地对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分析了教学系统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阐明了其体系结构,并重点探讨了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0.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John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他找到了美,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