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6030篇
科学研究   425篇
体育   168篇
综合类   341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Since scientific literacy has become a key goal in science education, many people have argued in favor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inquiry in science education. However, scatter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teaching challenges linked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based practical work (IBPW) in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s. 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was to characterize and clarify the intrinsic challenges. From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allenges yielded four primary categories. The categories consist of initiation-phase challenges (such as unfavorable views regarding science and practical work), planning-phase challenges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designing IBPW), implementation-phase challenges (e.g., persuading learners to reflect on their experiences and findings),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phase challenges which include concerns linked to the grading of practical inquiry. In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the challenges are linked to gaps in various aspects of teacher competencie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TPACK framework. The aspects include content knowledge (CK) (such as science content and scientific inquiry); in addition to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 linked to standard technologies. Also included is pedagogic CK (including orientation toward science teaching). Moreover, some of the intrinsic challenges are linked to gaps in skills (including perva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addition to values (such as commitment). These results have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based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22.
We describe an activity that introduces students to population modelling, enables them to use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a sample to infer back to the population, and understands how the findings are translatable via penguins and their poo!  相似文献   
223.
实训室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之一,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当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实训室科学化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24.
通过制订本院2010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制订过程中的组织工作,说明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在校内其他专业的辐射的意义,加强后示范校建设,是摆在国家示范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25.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和本专业的发展。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实训教学方法,配备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训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26.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技术水平、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工程意识,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福州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管理体制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文结合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从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设备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227.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研究性教学。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详细论述研究性教学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情况。研究性教学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实践3年多来,成效显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实践也证明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28.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践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育创业型人才,包括实体创业人才和岗位创业人才。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教育内容,确定合适教育形式,培养或聘请必要教师,采取合理评价手段,积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并结合新的改革实践对原有创业教育资源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29.
引企入校,开展工学结合教育工作是高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教育在引企入校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造成引企入校合作流于形式,合作质量不高。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前,没有建立较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而构建此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230.
实践表明,基于远程条件培养农民大学生必须加强内外联合,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强化基本条件,满足农民大学生培养的教学需求;坚持系统办学,形成教学与管理合力;打造教学团队,远近结合创新教学。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持续深入而全面的开展,基于远程条件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在稳步推进中,也凸现出诸如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发展后劲不足、培养经费有限、专业设置相对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争取政策,加强合作,持续推进;城乡统筹,适时转型,协调发展;开放理念,创新模式,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