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01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诗史品格中,有着中国先民技术活动的早期映射。在具体作品中呈现出“顺天应时”的技术应用旨归,并由此折射出技术“由技入道”、“天人合一”、“和谐融通”的鲜明特点,在技术发展上呈现出“以道驭术”的道德指向,技术应用上呈现出“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2.
选取河西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1年逐年日降水资料,计算河西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河西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未来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各量级的降水日变化不尽相同,其中以小雪日的增加和微雨日的减少最为显著;②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增加幅度大;③在0.05的置信度下,极端降水指数在1966年发生突变现象,突变之后极端降水指数向增多趋势转变;④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的时间序列存在长短不同的周期振荡,同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所反映的极端降水指数的偏多和偏少结构不一样;⑤在空间分布上,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由河西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表明极端降水的分布是与所处的气候带有关的,季风可能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原因;⑥Hurst指数表明未来降水日数与过去趋势一致,但以小雪日(增加)和微雨日(减少)的持续强度最显著;极端降水指数中,R95极端降水量和最大5天连续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和过去一致,但持续强度不大,R99极端降水量和最大1天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3.
商代文献中已有关于越民族活动的记载,其族群得名于所使用的工具和兵器;“扬越”只 是一个泛称,在不同文献的记载中其空间分布范围是不同的;“于越”是越民族群体中最接近华夏的部 分,但与华夏族有明显差异;由于越民族群体支系多、分布广,战国后期的文献便出现了“百越”一词。  相似文献   
64.
明清易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场朝代更替 ,此际思想演变十分错综复杂。本文认为 :从传统社会中萌生出来的理学、心学在当时事实上都已陷于绝境 ,唯一有希望的社会思想就是刚刚兴起不久的经世致用思想。正是此种思想在易代后得到皇帝与士人的共同肯定 ,为清初社会走向稳定并趋于繁荣提供了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5.
从整体性论述先秦时期的语言批评。先秦诸子百家对语言及其运用问题的探讨,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加强语言表达的问题,在语言风格上则大多主张与如何接受语言或判断语言结合起来的。此外,先秦诸子还论述如何去理解与判断他人的语言。这此为具体的语言批评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66.
我国先秦时期的人本思想突出体现在周代"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和以儒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对民本思想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对人性的探讨上。司马迁以史家的方式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人本思想,开创了以人为中心来审视历史变迁的纪传体史学。在《史记》中,司马迁从人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出发,寻求普遍的人性,看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的一致性,看到了各类人物在社会中的不同表现、人格和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7.
先秦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是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伦理思想之一。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其义利思想对我们现代义利观的建构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此,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将其整合到新型义利观的构建中去。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前半期文学的总体考察,把这一时期文学中的思想内舍概括为人道主义精神,并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的生成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9.
明初中央政府迅速平定建昌卫月鲁帖木儿等人的叛乱, 清除了分裂割据势力, 维护了国家统一, 对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取象完全一致,但喻意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的“象同意异”现象与取象全然不同,喻意却大致相仿甚至完全一样的“象异意同”现象在先秦诗文中大量存在,成为先秦诗文比兴手法运用的一大特色,文中主要研究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所取得的独特效果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