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799篇 |
科学研究 | 20篇 |
各国文化 | 3篇 |
体育 | 76篇 |
综合类 | 41篇 |
文化理论 | 4篇 |
信息传播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侯君玲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4):75-77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是女性的生存状况的改善程度和女性意识的自觉及其状态如何。尽管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妇女开始了新的语境中的心路历程,但由于长期的文化思想观念对人们的潜移默化,使中国女性面对的逼迫、挤压不仅来自于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且来自于自身。通过对金仁顺的小说《水边的阿狄丽雅》的分析,对我们理解、认识当下中国女性面对的现实困境和现实中的女性的选择的艰难,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12.
913.
张叹凤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102-104
李清荷《写给项羽的11封情书》以后现代介入式解构手法,张扬了女性主义,表现了悲剧的价值。其“幻想的性僭越”“即女性性征,成了浓缩和置换的场所。李清荷以诗体语言”论证女性主义对女性心理的昭雪。“ 相似文献
914.
贺信民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85-88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915.
一篇《杭州美女地图》奇文引发的争论,反映一个严酷现实: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常常作为物的形象出现。究竞谁在定义美女?对美女赞美的背后隐含着什么?社会性别(Gender)理论为我们拨开迷雾,直抵现象的本质:女性形象作为男权中心欲望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下不断被强化。在性别平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中国知识界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16.
从社会习惯法和尔比看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性别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么东市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47-49,86
社会性别视角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一种新的反思思维。本文以社会习惯法和尔比为切入点,对凉山彝族的传统社会性别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深刻总结。面对西部大开发环境下亟待发展的彝区,这将为如何解决和正确引导彝区男女两性的和谐平等发展问题,女性作为社会参与主体如何发挥积作用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7.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与《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柔道运动员男 2 8人 ,女 32人共 6 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角色类型柔道运动员在 16种人格因素中有 7种因素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有 2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这与以往不同性别间人格特征差异的调查结果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918.
李新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7-118
学校特色的创建在办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抓住突破口 ,选择特色 ,设计特色 ,创造特色 ,保持特色 ,强化特色的学校创建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19.
920.
Elizabeth R. Boskey 《American journal of sexuality education》2014,9(4):445-463
Many sexuality educators and professionals, even those involved in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re not aware of the bi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nvolved in gender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youth. As such, this topic is often not as well addressed in whole life educational curricula as better understood topics, such as reproductive anatomy, puberty, and contraception. This review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gender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in order to encourage better integration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s of gender identity into new sex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a through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ransgender and other gender nonconforming identi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