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4731篇
科学研究   6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05篇
综合类   65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皮亚杰认为抽象模式是心理学因果解释的一种形式,文章认为皮亚杰所开创的运算逻辑是儿童实际思维发展机制的形式化模型,也是解释儿童认知结构转换规律的抽象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龙彪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28-30,35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取向,而他们的政治取向是否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政治方向相一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要加强政治引导、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进行政治心理的有效调适、激发政治参与、对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的科学利用等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3.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课程化、医学化、缺乏学科课堂渗透、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当前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异化问题提出理性思考 ,以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04.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高素质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大妈”跳广场舞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本文着重考察上海5个城区女性中老年市民的广场舞赋权现状,旨在挖掘体育赋权的测量方法,特别关注广场舞在社区-组织背景下对自我认知、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3个维度的影响。论文采访上海5个城区144位广场舞爱好者,每个区的广场舞调查按照实地抽样的原则,尽量兼顾到小区广场、闹市广场、路边空地、公园、居委会和街道文化中心场地等不同类型,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结合的方式。这是中国第一次运用实证方法来测量体育赋权,结果显示广场舞本身就激发赋权过程的发展,同时广场舞锻炼时间越长,广场舞爱好者的自我效能也就越高;不同的广场舞场地,其广场舞爱好者的群体认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6.
从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角度探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克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英浯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7.
作为一种形象而又生动的修辞方式,英语矛盾修饰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及日常言语中.英语矛盾修饰法由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或词组组合在一起,体现出夸张、幽默等强烈感情色彩.然而,心理语言学家们认为,矛盾修饰法不仅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格,还是一种认知机制.人们对矛盾修饰的理解体现出一定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8.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相似文献   
109.
人事制度改革是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对高校人事改革过程中教职工的心理压力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研究,剖析高校人事改革过程中教职工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矫治对策:一是操作中尽可能减少诱发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适时消除不可避免会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0.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做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理、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