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而独特的艺术与其它艺术既接壤又有别于其他艺术。文章从影视艺术的逼真与真实的关系、表现自我与再现角色、完成再现角色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当前的影视艺术表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城市小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的隐匿,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复出,以及在世纪末城市小说表面繁荣的现象进行分析,勾勒了中国当代城市小说运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3.
真实再现与历史纪录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再现是影视创作中一种新的虚构手法,较多地运用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中。真实再现可以弥补影像资料的不足,连接历史的断点,使叙述更加流畅、生动,还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时空感,为尘封的历史、逝去的人物注入新鲜的血液,并表达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与情感。真实再现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证据,它并不隐瞒“再现”行为本身,且具有白描化、虚拟化的特征。真实再现不仅是视听语言的探索,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4.
在古代社会中,西方美学主要表征为一种广义“再现”美学,而这背后是文化与历史的支撑,其包含两个阶段———“模仿”与狭义“再现”。而到了现代,主要表征为一种广义“表现”潮流。再现到表现的转变,有其文化与历史的动因,并且这种转变展望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和谐美,它是一种更高层次表现与再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同时也是一种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25.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相似文献   
26.
有些学在解读《红楼梦》时以反封建礼教为立足点,认为曹雪芹受其历史阶级认识的局限,以极度厌恶的心态将赵姨娘刻画成反面人物形象。其实从人物性格和心理形成的探讨中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是有其依据和合理性的,曹雪芹只是艺术性地典型再现这一人物形象,并无贬低之意。  相似文献   
27.
在依循典型性的创作手法时,形象的塑造要具备两个条件:即是形与神的关系。形是外在人物轮廓的勾画,是表现内涵的外在手段与基础;神是指人物的内在神采、神韵,是通过内在特征的把握表现个体特质的鲜活情态。形与神统一于画面中,共同反映对人物形象外在与内在、骨与肉的塑造,是情感立体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28.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而独特的艺术与其它艺术既接壤又有别于其他艺术。文章从影视艺术的逼真与真实的关系、表现自我与再现角色、完成再现角色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当前的影视艺术表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9.
对三元能量的特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科学实验提出一些测试的方法。认为研究三元应将传统文化对世界整体性的感悟和现代科学对物质的再现性、客观性、普遍性测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