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331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0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宫女 ,又通称宫人 ,按其职责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为女官 ;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三国两晋南朝时期的宫女 ,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 ,而其民族成份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22.
在双Higgs二重态模型Ⅲ下计算了一个轻的赝标玻色子对轻子味改变过程li→ljγγ和li→lje e-的贡献.发现的衰变宽度一般情况下在10-14GeV的量级,并且运用li→lje e-的实验结果对li→ljγγ过程的分支比进行了估计,其中对μ→eγγ分支比的估计比实验改进了大约两个量级.  相似文献   
23.
论高职院校"两课"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两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其必要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特点以及“两课”考试现状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两课”考试改革的思路是:提高对考试的认识;师生共同制定评分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核定成绩。  相似文献   
24.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利弊并提出了将两者协调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社会实践是"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是深化"两课"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在组织社会实践时,要注意处理好有关的问题,保证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6.
从诗歌文本入手,通过对诗歌所描写的亡国之象、宗族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哲夫”与“哲妇”为周幽王及其宠妃褒姒及周幽王友戎狄、仇诸侯等问题的分析,并以《瞻 》与《召旻》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同为佐证,详细论证了《瞻 》一诗的具体创作年代为马骊山之难、西周覆灭后,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前,即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顷;而《板》与.姥是周幽王九年(前773年)至十一年(前771年)之间的作品。  相似文献   
27.
超导体中的双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戈德(Gorter.C.J)和卡西米尔(Casimir.H.B.G)的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高温超导体的新模型──双体模型,通过论证,双体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8.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和一些专题研究,对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危机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两个负责态度”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分析兵团纺织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入手,结合地方院校多年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实践,阐述了"双向交流、两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以及构架体系,并对地方院校近几年的实践效果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30.
太康元年 ,西晋不出三月而一举灭吴。其实当初西晋伐吴之时 ,并非是一帆风顺。伐吴的策略 ,是羊祜最先提出的 ,在他殁后 ,由张华、杜预、王氵睿等人继成其事。而贾充、荀勖和冯等人则从开始就极力反对 ,幸亏张华、杜预等人的积极努力和武帝的坚决支持 ,伐吴才得以最后成功。只是在伐吴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张、杜、王三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党派 ,他们不是一贯结合在一起的贾充一党的对手。所以 ,在伐吴之后 ,他们不但并未因伐吴之功受到重用 ,反而遭到了疑忌、排挤甚至诋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