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篇
教育   24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2.
Abstract

This essay discusses methods of pedagogy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stirred up by the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Occupy-Hong Kong Movement at the end of 2014. It situates these events as a way to envision a new type of public university. To this end, the essay proposes a model of ‘wandering scholarship,’ in which educators and activists walk through urban environments and use dialogic esthetics to reclaim them as ‘Commons.’ Wandering means a multisensory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cept of ‘psychogeography,’ a drifting through sites and interpellation of their embedded ideologies. As opposed to traditions of introspective wandering, this kind of ‘dialogic wandering’ is done within groups and encourages people to talk to fellow-walkers or random bystanders. As will be shown, these modes of wandering while addressing publics were pioneered in the 1960s student movements and also adopted in a unique manner by the young activists of the Umbrella Movement. Dialogic wandering leads to affective languages and embodied learning as opposed to modes of analytical reasoning and logic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To further study the impact of this aspect of social movements within a university curriculum, it will be shown by means of example how students can meaningfully adopt dialogic wandering to survey people’s affect and ideological positioning withi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83.
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是语言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两种理论,两者之间具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英语写作必须输入、吸收和输出并重,在加强学习者基础语言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学习者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84.
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万人不可衣短褐”所演绎出来的狭义“非乐”观和“衣服带履,便于身”的广义“非乐”观,是他实用主义的“非乐”服饰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既有相对的进步性,又有相对的局限性。他所揭示的关于“染苍”、“染黄”的服饰审美文化现象与社会风尚紧密联系的学说等,则是对中国服饰美学思想蕴涵的丰富和贡献。  相似文献   
85.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将人们的研究视点集中在读者身上.中国古代小说多续书,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续书作者身兼读者、评论者、创作者三种身份.以接受美学的观点观照续书,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续书与读者期待视野、续书作者的创作动机及续书的"范式"等方面研究续书.  相似文献   
8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87.
白居易的诗歌在宋代很受欢迎。宋初的香山体诗人群就是学习白居易的一大流派。香山体诗人对白诗的学习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摹仿,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他们对白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通俗平易这一诗风的学习,创新主要表现在内容、语言、以及一些表现技巧等方面。尤其是其中的王禹偁,他在宋初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习白居易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语言都有一定的突破。王禹偁由学白进而学杜,开有宋一代学习杜甫的先声。  相似文献   
88.
王世海 《天中学刊》2011,26(1):85-88
趣,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和分析"趣"含义的发展流变,可以看出"趣"义演变的大致过程为:趣、趋本同,后因声符不同,趣偏向取;趣因取故,与志意同;趣因取之动作义,与志意异,延展出主体感受,遂获得美学义。  相似文献   
89.
在构建语篇能力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测试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输入和输出能力的调查问卷,以定量和错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英语书面语语篇输入和输出能力综合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1)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英语书面语语篇能力很低;2)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二年级学生的语篇能力有所提高,略高于一年级学生。通过错误分析得出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在各项语篇知识的掌握上均存在不少困难。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五点教学和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90.
一般认为,"三言"概念是对《庄子》文本中"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合称。通过对"三言"术语的历史考察与分析,认为"三言"具有"名称"和"概念"的双重性。"三言"作为名称,它指庄子所运用的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作为概念,它指阅读和研究《庄子》文本时所运用的解释性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