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隐性辍学"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隐性辍学"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家庭影响四方面的原因.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等教育策略,可以合理有效地帮助"隐性辍学"学生"完整"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72.
党志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9-20,31
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价值,在教师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只有显性化教师隐性知识,才能使教师隐性知识得到重构和提高。论述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价值,分析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3.
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文化,分析了隐性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隐性文化氛围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74.
论隐性德育对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具有影响方式的内隐性与间接性、影响过程的渗透性与无意性、影响途径的开放性与广泛性等特征。隐性德育对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认知的导向功能、行为的规范功能、情感的激励功能和美感的陶冶功能。  相似文献   
75.
龚翠英 《高教论坛》2012,(1):14-17,31
本文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点及优势,开发运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要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去充分挖掘高校隐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发挥的各种因素,拓展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76.
文章以某地方院校学生为对象,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隐性逃课很普遍,且逃课方式多样性与交替性并存,不同年级隐性逃课差异性大,隐性逃课与课程类型和学习兴趣有关。  相似文献   
77.
随着波兰尼隐性知识理论的提出,在教师知识研究领域,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并揭示出教师知识中的隐性成分,然而对隐性知识存在形式的研究还极其有限。论文以佛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为基座,通过分析信息加工理论、波兰尼意会知识认知机制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从而揭示出隐性知识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8.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所创新发展,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西方事实上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有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及公民教育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或人文科学研究中,普遍统称为德育。西方德育重视通过多种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德性,对隐性德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方隐性德育理论及实践对我国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要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大力开发与利用学校内外各类隐性教学资源,实现历史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历史化"。这可以从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操作:用仪式塑造学生,在休闲中引导学生;用文化熏陶学生,在实践中感染学生;让历史与现实对接,而不是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80.
王顺波 《成人教育》2012,32(9):48-50
高职院校的隐性课程主要存在于精神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领域,通过提供场景、营造氛围、行动引导,感染、熏陶、影响受教育者,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发挥导向、渗透和强化作用。注重在校园环境中营造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工作过程的学习设计,在行为培养中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历练,可以有效发挥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