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2511篇
科学研究   34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44篇
综合类   37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01年欧洲语言年"的举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高了欧盟公民对欧盟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提升了语言多样化的概念。它对欧洲语言政策的讨论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语言多样化政策被逐渐纳入区域政策。欧洲语言年是欧盟语言政策的转折点,欧盟从此把视角从对主要语言的关注,转移到对所有语言的关注,语言政策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2.
姜萍 《科教文汇》2020,(5):141-142
活动设计是活动开展的方案和设想,是活动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设计案例,分别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问题探究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43.
刘春凤 《科教文汇》2020,(11):155-15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通过对S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发现S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存在对课程本质认识不清、课时不足、教师缺乏专业性、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S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效果。笔者依据《指导纲要》的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希望能促进S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意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博信息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五家同类型企业微博信息行为过程,提出建议,从而提高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效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本文通过网络爬虫采集五家汽车企业近三年来的全部微博数据及粉丝数据,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将企业微博在线活动特征可视化,分析企业在线活动的时间特征,在线内容挖掘及热点分析,共同关注者的网络可视化及差异比较。【结果/结论】本文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博信息行为模型可以作为企业在线信息活动分析的研究框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活动,提升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效果。  相似文献   
145.
Drawing on acculturation and social identity literatures, the present research extends on initial work on social group connectedness among older immigrants to examine i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the well-being benefits of participating in heritage culture groups. Older immigrant clients (N = 66) of six aged-care agencies in Australia were given diary booklets in which to complete a set of measures on selected days when they did or did not attend the agencies’ heritage culture group activities, over a 2-month period. Results showed that heritage group participation reduced loneliness and increased well-being. Future research should replicate and extend these findings to assist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heritage culture group participation aids first-generation older immigrants with aging successfully in a foreign land.  相似文献   
146.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及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个体一日24 h由睡眠、久坐及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组成,已有研究多从单一维度探讨这些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忽视了身体活动、久坐、睡眠等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健康结果的综合影响,可能使相应行为与健康效应间的关联产生偏差。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克服了这一不足。以“时间分配”作为切入点,综述国际学术界关于身体活动、久坐和睡眠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并系统阐述了等时替代研究方法、活动-平衡模型、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框架。基于此,展望了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相关理论在身体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1、开发新式测量工具并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建立有关时间使用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3、制订我国大众人群的活动-平衡时间分配推荐指南方案。  相似文献   
147.
为探究国外运动减肥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演化趋向,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EXPANDED、SSCI、A&HCI为来源数据库,对其中运动科学领域减肥研究的1 211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文本内容分析。结果显示:(1)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运动减肥进行研究。2004年之后,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研究体系;(2)研究演进过程可分为萌发、快速发展、深入发展和领域拓展四个阶段;(3)主要聚焦于减肥对健康的影响、减肥的方式方法、减肥后如何防止体重恢复等热点主题;(4)呈现四个方面的发展特征,研究对象越来越有针对性,研究内容从减肥健康原理向减肥方式方法的应用性转化,干预手段从单一运动方案向多重组合方式转变,研究结果倾向量化的数据指标反映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48.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9.
全球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身体活动不足,每天参加足够量的身体活动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儿童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大大减少,体育课成为了唯一能促使学生参与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场所。通过SOFIT工具对上海市黄浦区5所小学的217节体育课的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能够达到50%以上时间进行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课时比率非常少。教师用于课堂管理和知识讲解的时间过多,且对促进学生进行MVPA的语言干预不够,这些均影响了学生的课内身体活动水平。建议除对学生的活动时间高度重视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课内身体活动强度;体育教师应做到“精讲多练”,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注重开发优质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0.
BackgroundOne-hour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hysical activity (PA) has short-term beneficial effects on post-meal glucose response.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results of 3 groups of people with habitually different levels of PA.MethodsThirty-one adults without diabetes (age 25.9 ± 6.6 years; body mass index 23.8 ± 3.8 kg/m2; mean ± SD)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based on self-reported PA volume and intensity: low activity < 30 min/day of moderate-intensity activity (n = 11), moderately active ≥ 30 min/day of moderate-intensity PA (n = 10), and very active ≥ 60 min/day of PA at high intensity (n = 10).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n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50 g glucose) with capillary blood samples obtained at baseline, 15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 90 min, and 120 min post-ingestion.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for age or body fat percentage or glycated hemoglobin (p > 0.05).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baseline glucose level (p = 0.003) and, marginally, for gender (p = 0.053) and BMI (p = 0.050).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f PA on the 1-h postprandial glucose results (p = 0.029), with differences between very active and low activity groups (p = 0.008) but not between the moderately active and low activity groups (p = 0.360), even when baseline glucose level and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accounted for. For incremental area under the curv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activity group once gender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had been accounted for (p = 0.401). Those in the low activity group took 15 min longer to reach peak glucose level than those in the very active group (p = 0.012).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levels of PA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rofiles when compared to low and moderate levels of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