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3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教育   13245篇
科学研究   4686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962篇
综合类   1413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8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321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1747篇
  2011年   1745篇
  2010年   1387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327篇
  2007年   1558篇
  2006年   1491篇
  2005年   1253篇
  2004年   1071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803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study discusses some of the paradoxes found in the rhetoric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Research-with-children views them as competent and agentic and as social actors, as citizens with opinions that must be listened to and given due weight. This image of the child as a social actor fails to acknowledge the structural, contextual and relational conditions that can afford or restrict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s agentic action. It conceals the multi-faceted, multi-dimensional properties of power that shape children’s (and adults’) contributions and ‘voices’. Our research took place in a primary school and aimed at training Year 6 children to carry out their own research on their chosen topic of interest. The participatory research ‘space’ was informed by the participants’ different intentionalities and agendas. The children were invited to take initiatives and make decisions, to be agentic. However, their agency, or what counts as ‘proper’ agency, was framed and defined in our adult terms. Tensions arose when the children’s agendas conflicted with and threatened ours. As we argue here, this participatory space should rather be seen as a political arena, where different and often competing agendas are at play, where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are far from fixed, and where the capacity for agentic action is always socially mediated and shaped by soc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92.
Is the ideal of a one-size-fits-all university model—where universities are capable of successfully performing all competencies simultaneously—ever achievable? Has the balance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grown even more fragile or is such a balance unfeasibl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studies of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bibliometric analyses. We prose a two-dimensional typology based on diversit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by scientific fields. We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spectively, at the disciplinary level and address whether these primary activities mirror each other. As a measure of mismatch between the two activities, we assess th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and publications by scientific fields through a clustering analysis. Our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in Russia reveals that private universities are less diverse both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have high teaching intensity compared to state universities. Expectedly, universities in the rankings have more diverse profiles and they have a higher research intensity.  相似文献   
993.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按阶段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创新效率。本文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整体创新效率为0.582,研发创新整体效率为0.284,产品创新整体效率为0.529,东部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在研发效率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利用二维矩阵的方式将各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划分为四种类型,进而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宜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94.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AO结构的技术应用领域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专利摘要中的应用领域信息,然后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获取其SAO结构,通过SAO结构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计算,得到根据相似性聚类绘制的专利地图,实现技术应用领域的识别。最后以石墨烯传感器技术为例对所提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示范。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可以实现技术按应用领域的划分,为技术跨领域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演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嵩  洪进  赵定涛 《科研管理》2014,35(6):84-93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共同演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共同演化理论,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系统与所在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模型;并运用协同学的分析方法,选取相应的序变量,形成两系统共同演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两系统的演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两系统的共同演化水平呈现显著的四梯度分布,演化过程表现为持续提升和往复波动并存,总体演化水平较低且东西部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产业创新链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构建了新兴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选取五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了相关政策。研究发现:从产业创新链的角度,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必须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政策的侧重与完善必须瞄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个国家的政策样本表明,政策的完善程度与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一致。进一步,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加大供给端政策的出台力度、环境支撑端特别重视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端采取"短期以公共交通为主,长期发展私人交通"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王铜安 《科研管理》2014,35(7):124-129
针对当前产业结构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本文率先在该研究领域引入了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通过社会网络与投入产出表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关系"和"结构"视角的产业结构研究方法。利用我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块模型分析方法,阐明了我国产业八大区块的范围和边界;刻画了我国产业总体结构的"中心化趋势",并对位于中心的产业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最佳替代产业"和"自反性"产业区块的概念和实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章用演化理论阐释了工业革命的性质,及其与科技革命和范式转换的联系与区别,探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技术、生产和组织上,表现出与当前经济范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尽管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和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现端倪,不容忽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给中国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提出挑战。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传统管理方式需从直接干预向营造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999.
枢纽-网络结构:区域发展的新组织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要素禀赋第一本性和交通区位条件第二本性的支撑下,中国区域发展形成了基于中心地理论的中心-腹地结构。然而,以信息化条件和人力资本为标志的第三本性涌现后,区域发展需要新思想和新模式的指导,枢纽-网络结构适应了这种需要。枢纽-网络结构承认第三本性,遵从区域机会公平的政治逻辑,反映自由发展的经济思想,在扁平化网络组织理论的影响下,重视区域领导力,形成面向整体的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协作的区域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以我国各省市为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物质资本集聚、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环境规制水平等变量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物质资本集聚带来的资本深化并未转化为技术深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溢出效应增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足迹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双重效应,当期环境规制政策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滞后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正在凸显,超过了环境成本负效应。其中,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当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