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9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巴黎气候峰会协议的达成必将形成更高的拥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减排手段,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利用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率先得到发展,其研发及商业化也成为主流趋势。我国面对减排压力,已经和亚行在碳捕获技术上合作,但缺少相关法律监管的制度、法规作为支撑,可以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法律监管机制,分别从核查许可、风险应急、权责分配、信息披露等方面建立起市场主体监管与技术风险监管的"二维监管框架"和耦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2.
孙慧  王慧  肖涵月  辛龙 《资源科学》2022,44(1):15-31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方联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体系是增强环境主体履行责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异质型环境责任主体的内外部协同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宏观数据及A股1423家工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析“多方联动”的环境责任主体“提质”“减排”“增效”的协同治理效果;在环保督查力度持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行政规制适时调整的背景下,考察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环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政府规制责任与公众监督责任的内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提质”效果,倒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治理责任,提升环境责任意识,提高发展质量。②政府规制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公众监督责任“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减排”与“增效”作用,不仅降低地区污染排放水平,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而且显著提升地区绿色贡献水平,有效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③环境政策不确定性释放了因时、因地、因事精准施策、适时调整、高效匹配的信号,有效提升了“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效果。本文对于加快完善多方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机制、推动经济与环境激励相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代表了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美国互联网金融产业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这保证了从业主体的规范运作以及行业的稳健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发展有其历史性原因和时代性诉求。我国应立足本国实际,充分借鉴美国先进的监管理念和规范的监管路径,厘清监管原则与框架,完善立法及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设行业自律体系等路径,积极探索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4.
通过用白灰做胶凝剂的成型材料,控制反应温度在4℃-128℃的范围内,来捕集烟道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并将其固存在成型材料中,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矿化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得到多种早强的白灰气硬性产成品,并由此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枯竭的烟道气。其主要用途是:可用于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减排,并使其固体排放物得到综合利用,得到早强的白灰成型材料产成品。  相似文献   
55.
李磊  尚玉钒  席酉民 《科研管理》2012,33(1):127-137
尝试把调节焦点理论引入领导对下属创造力影响的研究领域,构建并验证了基于该理论的领导语言框架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模型。以143名学生为样本,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领导语言框架影响下属创造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下属情境调节焦点部分中介了领导语言框架与下属创造力间的关系,下属特质调节焦点则调节了情境调节焦点与下属创造力间的关系。最后,就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6.
《科研管理》2012,33(1)
尝试把调节焦点理论引入领导对下属创造力影响的研究领域,构建并验证了基于该理论的领导语言框架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模型。以143名学生为样本,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领导语言框架影响下属创造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下属情境调节焦点部分中介了领导语言框架与下属创造力间的关系,下属特质调节焦点则调节了情境调节焦点与下属创造力间的关系。最后,就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7.
由于 Na2 CO3/Al2 O3吸收剂的活性成分 Na2 CO3与 CO2反应活性较低,选用 TiO2作为掺杂剂,采用浸渍法将其添加到 Na2 CO3/Al2 O3吸收剂中进行改性,研制一种新型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钠基固体吸收剂。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14次循环脱碳/再生试验,并对吸收剂进行了 XRD 和氮吸附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TiO2后,吸收剂与 CO2的反应速率加快,特别是在碳酸化反应的前10 min 内;反应前后除 TiO2外无其他含 Ti 化合物生成;碳酸化反应产物为 NaHCO3和 Na5 H3(CO3)4;14次循环反应后吸收剂仍保持稳定的微观结构。采用 XPS 和 FTIR 分析了 TiO2对 Na2 CO3/Al2 O3吸收剂脱碳特性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58.
徐辉  王成亮  冯国强 《资源科学》2021,43(6):1128-1139
环境分权能否助推由经济与财政分权引起的负向激励,进而影响减排治污效果,以往研究中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测算省级环境监管权限的配置格局,结合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分别以PM2.5浓度、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表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指标进行回归,以此检验环境分权的减排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环境分权弱化了减排效果,分权程度越高,3种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越重,其中对大气污染的作用最大,对水污染的作用最小;②大气污染与环境分权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水污染、固废污染与环境分权之间非线性关系不显著;③环境监测、执法与监察3项监管权限的分权程度对污染物减排效果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中环境执法的地方分权程度负效应最大,环境监察的负效应最小;④尽管环境分权弱化了减排效果,但将经济事务上的分权激励考虑进模型当中时,环境分权反而对分权激励与合谋污染有抑制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提升环保政策的执行效果,提高地方政府减排的执行能力,对环保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垂直管理改革势在必然;结合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分权激励,适当给予地方环保政策执行的灵活度,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对运输规制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纷纷推行规制改革,实施民营化和自由化政策。运输规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是多元化的,包括运输规制效果不理想、对产业属性的再认识、运输结构的演进等,这些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促成了大范围的运输规制改革浪潮。对运输规制改革的实证研究为改革实践带来了正面效益。  相似文献   
60.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over the last 25 years have been unified, internationalised, corporatised and become mass educational providers. This process is replicated globally as a response to rapid mass enrolments and marketis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se changes, a corporate and managerial model has been identified, which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growing discontent within the academic workforce. However, from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ther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n how and by what means academic labour has been commodified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using Australia as its case study, argues that the managerial culture has alienated academics from their labour. This has resulted in them losing control over their skills and thus becoming disassociated from the educational purposes of their work.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subjected to systemic regulatory governance that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nature of academic labour. We contend that the regulatory state has reached so deep down into the university that academics have effectively become a de-professionalised and proletarianised labour fo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