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1425篇
科学研究   135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是当前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经验,阐述实时网络咨询、校园BBS咨询、留言本咨询、电子邮件咨询这四种主要服务形式的优势和具体操作办法,并针对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2.
中国传统医药行业很早就进入市场并且有自己的广告传播方式,在医药广告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演进中经历了由动态到静态,从实物到抽象的各种演变过程,其广告形式也有招幌广告、印刷广告等主要方式.图画广告、名人广告、对联广告、市声广告也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有益的补充。古代中医药广告形式的探究,对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广告文化、医药商业文化,推动现代医药广告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作用和帮助。  相似文献   
63.
现代艺术兴起以后,油画的本来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油画的命运也因此而让人无从把握。但无论怎样变化,油画依然在原来的路径依赖中传承自身的本质和语言特征。从油画发生学的历史角度而言,油画就是为了“再现”而产生的,为了再现油画与科学技术结缘,最终征服空间和造型。技术时代与后技术时代给油画的生存带来了挑战,从摄影、印刷技术到数字传媒,尽管使油画边缘或不再成为中心,但它的“油性”、“手绘性”和“再现性”的历史惯性依然没变,仅仅是被载体的所指和审美关照的部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4.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与保障.诺丁汉大学模式在学习观的引导、培养方向的重定位、学习评价机制的全面化、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培育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积累了成功经验.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创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更为优良学风的培育奠定基础.通过对诺丁汉大学模式的研究,试图获得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优良学风培育的经验启迪.  相似文献   
65.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英汉语言中的恭维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拟从对比英汉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人民在恭维的内容、使用场合、嘭式以及对恭维的应答方面的异同出发,阐释了解并熟悉英汉恭维语之间的异同对从事外语教学和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形式,能促进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运用这一形式时,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力求通过运用这一形式,克服教学中难点;教师运用影视艺术形式,不能局限一种,而应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67.
基于氨基酸的五字母模型,提出蛋白质序列的一种二维图形表示方法,然后证明这种图是非退化的.最后用该方法给出了8个物种的β球蛋白序列的图形表示.  相似文献   
68.
Teacher–student discourse continues to be teacher-centred even though researchers and reform documents have recommended changes toward increased levels of student-centred discourse. In science education this situation is paralleled by effort to make scientific inquiry more student-centr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discourse forms changed over time in a classroom where the regular teacher and his students were scaffolded in the transitioning to student-centred scientific inquiry. Video-recordings were collected at intervals over one academic year. Three prominent forms of discourse were identified: two teacher-authoritative forms and one more interactive, dialogic form. As the lessons increasingly turned into student-centred scientific inquiry, a shift to the dialogic discourse form was found. Co-teaching provided for (a) guidance towards an organisation of events in the classroom that included regular teacher–student dialogue (b) modelling of the more dialogic form of discourse.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Current social policy discourse defines educational and career guidance as a key tool to enhance individual self-realisation while pursuing collective social objectives (economic growth, reduction of drop-out rate, social inclusion). Relying on Foucault’s concept of governmentality, critical research has long destabilised this mainstream narrative by stressing that guidance polices constitute a technology of government through which the political ambition to govern is realised by shaping citizens’ desires and ambit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n in-depth empirical analysis of how governing practices unfold within a concrete guidance setting. Based on ethnographic data, the essay focuses on guidance practices addressing 13–14-year-old students in Italy moving from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o a tracked educational level. Particular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role played by guidance forms, questionnaires and exercises. These materials, it is argued, enable particular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that are key to involving individual in practices of self-government.  相似文献   
70.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敏  杨发毅  彭骏 《现代情报》2009,29(1):144-151
[目的/意义] 探讨不同因素组合对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影响,帮助政府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过程] 选取东部和中部16个省份作为案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选取传播能力、互动程度、服务水平、应对能动性、公众满意度5个维度的指标,从高综合能力和低综合能力2个角度探析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路径。[结果/结论] 高应对能动性是高综合能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在保持高应对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互动程度或者服务水平,都能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低公众满意度是低综合能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在保持低公众满意度的前提下,即使政府提高服务水平,也只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政府保持低传播能力、低互动程度、低公众满意度的情况下,必然会带来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