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我国城市不同居住地带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状况、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组织化程度、经费来源、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综合性社区、单位社区的体育基础条件、经费投入和体育活动状况优于传统街坊社区和边缘社区,综合社区、单位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满意度高于其它社区.缺少时间,缺乏兴趣,缺少场地设施等.  相似文献   
92.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江西东部城镇有过参加民俗体育活动居民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决策特征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得出江西东部城镇居民参与民俗体育行为的一般规律,为发展我国小城市群众体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设计内存驻留程序的方法 ,并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一个按键发声的内存驻留程序 .  相似文献   
9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湘鄂渝黔边区居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大多选择简便易行、对场地要求不高、消费性支出不显著的运动项目进行自发的体育锻炼,而大多数居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余暇时间和劳动后身心疲惫。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优先为行政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方面的扶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
安顺屯堡是明代朝廷"调北征南"军事政策下的产物,其民居不仅拥有独特的防御性空间体系,而且具有防卫侦察等功能的特殊装饰构件,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特色鲜明.通过实地调研与收集资料,对屯堡民居装饰进行系统地调查与研究,发现安顺屯堡民居装饰主要蕴含了居住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地域内涵,其装饰构件造型生动,材料质朴.装...  相似文献   
96.
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调控,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收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和启动市场、发展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调控组织机构不规范、调控体系不健全、调控范围过窄和调控效果不佳等问题,必须本着长短结合,标本台、突出重点的原则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7.
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全面小康的理解和看法。通过选择嘉定、奉贤和兖州等3个县域为研究样区,采用专家指导下的小组公众参与方式,以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比较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居民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求与关注点的研究表明:样区居民共同关注的前五项指标是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学校教育质量、居民综合素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影响了居民对环境指标、政府管理指标和收入指标的关注程度;参与对象中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受职业背景影响较大;另外,各项指标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具有差异性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9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财政支出也在快速增长,但居民却对享有的公共物品不满意。这是因为传统的投票机制已经不能有效加总偏好,必须引入居民对于城市公共物品的直接参与。同时,这种居民的直接参与必须考虑交易成本最小化,因此,我们认为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分析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
作为徽州明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程氏三宅体现了徽州民居较高的建筑技艺。从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了程氏三宅在建筑布局与建筑性质上的特点,以及其在装饰、彩绘、楹联匾额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同时对程氏三宅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对徽州古民居保护及现代徽派建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