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教育   5752篇
科学研究   42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42篇
综合类   42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在大学阶段应培养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章,深入体会其中的乐趣和妙处.这样不仅让学生从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句法学习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引人入胜,增加趣味.  相似文献   
32.
着重分析了非主谓句、复合谓语句、顶真句、互文句、兼语句等几类特殊句式在近体诗中的运用规律和修辞作用,由此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33.
王希杰先生把得体性原则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提出后 ,在修辞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得体性原则是对我国传统修辞学的灵魂──“修辞立其诚”的精彩阐释 ,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整体把握。得体性原则具有修辞学上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4.
近十几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的互动语言学针对语言静态研究方法的缺陷,提倡通过对真实口头言语交际的动态分析,考察和研究人们日常真实互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探讨语言结构及其运用模式与互动交流的相互影响。我们认为,“互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修辞意义产生于表达与接受的互动过程中,同时对于考察书面言语交际中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5.
变异修辞拉大了辞面和辞里的距离,创造了广阔的语义空间,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受话人在进行解码时,必须根据辞面运用联想才能揭示出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36.
《:生活大爆炸》是时下非常风靡的一部以"科学天才"为背景的情景喜剧,该片荣获了包括TCA奖和艾美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本文尝试从修辞的视域出发,分析人物对白中的修辞手法,如反语、曲解、反问、用典等,从而剖析其在人物性格刻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作为社会性别中"他者"的女性,是以被扭曲的"镜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在主流话语的浸染下,长期以来,女性形象及认识仍存在着悖谬之处。这主要包括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依附传统观念之悖;女性的情感特色与缺乏创造性之悖;女性的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性别的否定之悖。当代女性随着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社会评价逐渐提高",镜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女性的社会解放与自身解放,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38.
广告英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是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意义,语言的魅力在广告语言中得以最充分的展示。本文从词汇,句法及修辞方面阐述了广告英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大量使用长句是科技英语的主要句法特点之一.科技英语中的长句的修辞功能分为五大类描述功能、陈述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和指令功能.根据功能等值翻译理论,各类长句的译法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0.
This essay examines a set of memoranda, speeches, and other official discourse issued during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that transformed the legal paradigm under which the enemy was defined and authorized new norms of conduct previously prohibited by law. It argues that these texts employ “deconstitutive rhetoric,” defined as discursive action that undermines the existing legal status of those to whom it refers and produces a disarticulate, destitute subject by denying the individual access to the civic forums in which rhetorical agency may be exercised. The essay begin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deconstitutive rhetoric in the decision to legally re-define Afghanistan as a “failed state” in order to absolve the United States of treaty obligations with that nation. It then addresses the emergence of “unlawful enemy combatant status,” a new legal category not recognized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laws of war. The essay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detention and drone strike policies, which have continued to use deconstitutive rhetoric to undermine the legal status of those captured and killed in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