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05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述"指桑骂槐"不仅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种言语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自有其成立的特殊语用条件,也必然呈现出独特的语用魅力;它不但积极参与话语与文本层面的修辞建构,而且还能参与人的精神层面的修辞构拟。  相似文献   
9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mobile learning among young learners. Specificall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use of mobile devices for data collection during field trips outside the classroom could enhance fourth graders’ learning about the parts of the flower and their functions, flower pollinators and the process of pollination/fertilization,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s and plants, more than students’ use of traditional means of data collection. For this purpose, we designed a pre–post experimental design study with two conditions: one in which participants used a mobile device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other using traditional means (e.g. sketching and note-taking). The sample comprised 48 fourth graders (24 in each condition), who studied the flower, its parts, and their functions. A conceptual test was administered to asses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before and after instruction. Moreover, the students’ science notebooks and accompanying artifacts were used as a data source for examining students’ progress during the study's intervention. The conceptual test and notebook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hereas we used open coding for the artifacts. Findings revealed that using mobile devices for data collection enhanced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more than using traditional means of data collection.  相似文献   
93.
前苏联解体后,随着报章本身由训导向对话功能的转变,俄语报章政论语体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口语成分在报章中的出现是报章语言变化的一个典型特点,其在报章中修辞功能也使报章语言具有了新特色。  相似文献   
94.
介绍中国现存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状况及其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国内外的技术现状,探讨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与再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数据及公式的分析,得到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
用CCII+CCII-构成电流型变参数有源电感和非线性电阻器件 ,具有频带范围宽和参数连续可变的优点 ,特别适合于蔡氏混沌电路 .对这类电路进行了综合 ,并给出了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结果 .  相似文献   
96.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排比是演说中英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在演说中,演说者为了使演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召力,往往不是只使用排比这种单一的修辞格,而是将排比与其他修辞格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笔者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英语排比与“首语反复”、“结语反复”和“首语结语反复”,以及“对照”、“层递”和“回环”等修辞格混合使用时在演说中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97.
以修辞性叙事理论为指导,从《傲慢与偏见》故事中的事件配置方式切入,探讨了简·奥斯丁对叙事技巧的选择与文学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
言语行为的得体性是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的语言学者更把"得体原则"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但是,这一论断是否科学?"得体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有没有碰到困境?如果有,是否有比"得体原则"更高层次的原则?由对修辞概念的界定入手,也许可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
本文旨在从美学、文体学、修辞学角度考察《廷腾寺》一诗的艺术特色, 着重探讨该诗在构思、措词、修辞手法、音律方面的特征及其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表现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美国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作为一种政治演讲,就职演说的目的在于通过解释、说服,使公众确信演说者正在说的和将要实施的代表着公众的最根本利益,以期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因而就职演说要想获得成功,演说词必须短小精悍、合理布局、逻辑严密、语调铿锵。为此,就职演说中往往大大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