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3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80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鞍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鞍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鞍赋》之处。  相似文献   
102.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鞵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鞵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鞵赋>之处.  相似文献   
103.
汉乐府《陌上桑》所塑造的罗敷形象是比较典型的,人们历来称颂罗敷是坚贞美丽的民间采桑女。然而,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本身来考索,罗敷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女子。  相似文献   
104.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堪称“译坛大家”,其著名的八部译作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对它们的详读可以发现,为了译介域外学术思想和阐明自己的思想,严复通过其译作中的译例言以及和好友的通信等手段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多年来,很多学者专论或者涉及过严复及其翻译思想。“信达雅”似乎成了其翻译思想的全部。但细究严译名著,发现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它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一种宏观上的翻译策略: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借助对虢季子自盘铭文似赋之因的考察。鸟瞰铭、赋、颂诸文体之间的融通衍变。  相似文献   
106.
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潜夫论》焕发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不仅在崔定、仲长统和荀悦等人著作中激起历史回声,汇成汉末社会批判的文化潮流;而且也启迪后世布衣士人著书立说、奋起进行社会批判,影响十分深远。思想者的批判功能并未有穷期,社会批判也是任何健康社会所必备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7.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桂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然而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义证》及其语言文字学思想一直为人忽略.《义证》卷四十九集中体现了桂馥的文字学思想,包括文字的起源,文字的作用,文、字、名,书的辨析,对六书的理解和认识,对汉字形体演变的认定等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字学问题。本文试于丰富的义证中探析桂馥的文字学思想,以期填补中国占代语言文字学之空白。  相似文献   
109.
傅雷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一生,漂流于中西之间,徘徊于书斋内外,时而高歌猛进,时而低吟踯躅,颇富传奇色彩。他在1954—1966年间的家书,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家书“潜在”而真实的记录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政治风云变化莫测年代的心路历程,也张显了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人格。  相似文献   
110.
悲剧意识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每一生命个体的人生历程中,它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中介,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用悲剧意识解读《前赤壁赋》,更深入地理解、体悟苏轼的文化心理和艺术人格,对社会变革时期构建坚强的心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