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3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教育   16036篇
科学研究   1637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2501篇
综合类   138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1648篇
  2013年   2042篇
  2012年   2234篇
  2011年   2095篇
  2010年   1550篇
  2009年   1301篇
  2008年   1406篇
  2007年   1729篇
  2006年   1460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re-emergence of student voice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schools and researchers to becom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voice of adolescents in education and in research. However, the poor articulation of the nature of student voice to date is confirmation of the complex and important nature of the personal advocacy and human agency that is involved in all student voice activities. This lack of clarity leads to interpretations of student voice that range in authenticity from token to active and meaningful (Hart, R. 1997.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volving Young Citizens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are.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ondon: UNICEF). Researchers who are guided by more traditional methodologies may implement method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adults yet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the young person whose perspectives are usually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while an advocacy and empowerment worldview supports student voice research, adolescents also prefer a methodology that is agentic, socially based, reflective and embodied (Dempster, N., A. Lizzio, M. Keeffe, J. Skinner, and D. Andrews. 2010. “The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Design and Process Facilitation in Accessing Adolescent views of Leadership.” Leading and Managing 16 [2]: 77–89). Adolescent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processes and methods are valuable in helping researchers to choose more responsive approaches to sharing understandings with adolescents, so that research designs may be challenging, meaningful and rewarding for all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952.
如何在大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培养具有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人才,是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关注的焦点。近5年来,我们在生命科学专业基础课《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探究式教学: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引导免费师范生自主选择探究式课题,结合文献检索、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探究结果汇报等教学形式开展探究式教学。统计分析表明,探究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免费师范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教师职业认同感,值得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3.
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必先懂德,而孝为入德之门也。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大四学生的孝心观和孝行状况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养亲、悦亲、敬亲三个方面态度明确,但实际行动中存在各种问题。对于大学生孝行状况的改善不仅需要学生工作者进行正确理论引导,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强化行孝意识,坚持发扬和践行孝道。  相似文献   
954.
医学生是医疗服务的潜在主力,职业道德的培养应从学生时代开始。新时期,医学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加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医学生们认同、内化,从而在将来的医疗服务行业中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955.
孝德是中华文化的元道德,是一切人类优秀美德的根源。高校在坚持德育首位原则时,可以孝德教育为着力点,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孝德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推进孝德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培育孝德典型,开展孝德实践。  相似文献   
956.
高校应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夯实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文化基础,确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文化坐标。通过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注重与历史结合、弘扬传统美德、正视文化交融、强调内外兼修等方面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57.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趋势下,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失。为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取得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双丰收,对于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从而切实增强顶岗实习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58.
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外部培养和内部培养两种模式。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必须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制度、丰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形式、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  相似文献   
959.
黄力 《情报探索》2015,(1):107-109
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引导在职研究生快捷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培养学生从海量繁杂信息资源中挑选出优质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分析了培养及提高在职研究生信息素质能力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0.
为了评估细颗粒物(PM2.5)监测对农村空气质量等级的影响,2014年在3个村庄监测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吸入性颗粒(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指标,使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等级在细颗粒物(PM2.5)纳入评估后有所降低,等级为优的比例从29.7%下降到1.7%,等级为良的比例从70.3%提高到95.0%,同时轻微污染的比例从0提高到3.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法对空气污染物有了更准确的评价,能评估未超标情况下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贡献程度。PM2.5与PM10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