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233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3篇
综合类   133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9,22(1):142-152
To reach and include socially vulnerable people through sport, it is important to create partnerships between sports organisations and public health organisations (i.e., sport-for-health partnerships). Working in sport-for-health partnerships is challenging, however,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o manage such partnerships. To explore possible 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sport-for-health partnership, the authors administered a questionnaire among 86 participants in Dutch sport-for-health partnership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measures pertaining to three indicators of successful inter-sectoral partnership (i.e., partnership synergy, partnership sustainability, and community outcomes) and nine partnership elements that may predict its success. Multivariat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partnership synergy may be best predicted by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and building on the partnership participants’ capacities, (b) community partnership outcomes may be best predicted by partnership visibility and task management, and (c) partnership sustainability may be best predicted by partnership visibility. Hence, the authors would recommend actors in sport-for-health partnerships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building on capacities, visibility, and ta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52.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芜湖、合肥、黄山等地开展了"关于计算机人力资源需求"的社会调查,其目的为我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3.
文章试图采用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办学实践进行初步的国际的比较研究,映射出现今我国高职院校与国际接轨的某些先进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4.
浙江省艺术体操比赛作为锻炼和选拔优秀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主要场所,其科学、合理的项目设置是我省艺术体操队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文献资料、技术图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际、国内各艺术体操赛事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我省艺术体操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来探讨我省艺术体操比赛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求运用竞赛杠杆,引导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55.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结合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时代需求,科学地制定了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对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整教学计划,重新确立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突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色,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灌阳县丧葬仪式中的大歌充满生活气息,语言朴实、生动感人。它擅长于人物的刻画、事件的描写和环境的渲染,使听众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具有逼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7.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丽岩 《新闻界》2007,(6):82-83
记者只有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所蕴含的更深的新闻价值,才会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58.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  朱百顺  蔡犁  司虎克 《体育学刊》2004,11(4):118-120
利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就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的学习形式应体现多样化、灵活性;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创造性,应以“精品课程”为课程建设目标;授课方式突出实效性、现代化;教师素质紧跟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59.
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媒体与民意的理论大部分提出于 1 93 0到 1 980年之间 ,这是一个仅仅拥有传统信息选择方式的时代。麦库姆斯和肖 (1 972 )最初提出议程设置理论时 ,用北卡罗莱纳州的教堂山 (ChapelHill)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而现在那里的媒介使用情况也已经发生了巨变。当我们迎来议程设置理论提出 3 0周年的时候 ,教堂山的受众现在面临的信息选择令人惊叹。在 2 0世纪 90年代 ,肖提出 ,美国的大众媒介已经经历了“兴和衰”(riseandfall)。肖认为 ,大众媒体时代结束于 2 0世纪 80年代。议程设置研究是否能像之前的 3 0年那样 ,继续开展下去 ?当受众使用着上百个信息来源时 ,议程设置和民意研究会产生何种变化 ?这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University studies in Greece are characterised by a symptom usually described as ‘prolonged student status’. This refers to students who prolong the period of their studies beyond the expected length for degrees, sometimes by many years.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recor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uration of studies in a public institution, reveals that a longer period of studies is strongly and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It then seek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the symptom by examining two hypotheses. The first attributes prolonged student status to the operation of 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initial abi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The second hypothesis associates a long stay at the university with the educational setting. The existing evidence lends support to the second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