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495篇
科学研究   52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知识管理的理论假设和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管理迭代关系的模型刻画,来揭示知识管理概念拓展和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并据此提出第四代知识管理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是以集管理组织为分析框架,以知识联盟为实践载体,以协同增值为显著标志,以集商为特征内涵,可全面满足学习、知识、价值共享与协同实践网络的虚拟整合.其次.在此概念导向下,相应描述了一个应用支持的IT架构,即基于知识联盟应用集成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2.
对“订单式校企合作”内涵与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订单式校企合作是一种集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于一体人才培养方式,本文对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3.
高职“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重庆市范围内的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订单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94.
汪丹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09-113
在社会网络分析的桥连结算法基础上,结合齐美尔连结,提出适合于科学合作的知识媒介算法。使用知识媒介算法对科学计量学国际期刊Scientometrics的合作者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桥连结算法,该知识媒介算法有助于识别具有媒介作用的科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995.
以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应用到混合式教学工作当中,并分析相应的增益效果。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混合式教学的影响关系以及相关理论为基础,选择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3组。结合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制定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分别为传统教学方案、普通混合式教学方案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将制定的教学方案分别应用到三组研究对象中,观察不同组的教学增益指标变化情况。经过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发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提升计算机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并提升信管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说明该模式对混合式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陈云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06-1210,1252
产学研合作日益得到我国各级政府、产业界以及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念较多,且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等现象。通过运用百度、Google学术搜索等工具,结合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对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产学研合作的"主辅体范式"。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利用1998-2008年中国29个省市高校与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为产出变量,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探究了“模式Ⅱ”情境下应用导向、跨学科研究、参与者异质性、组织多样性对知识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区域间知识生产的平均效率及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知识生产效率水平的格局为:东部>中部>西部;“模式Ⅱ”情境下企业的人才与资金投入对知识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校知识存量对产学合作中的知识生产贡献度更高,并且该过程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属性;应用导向等影响因素对知识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存在区域与时效上的差异性,应用导向与参与者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边际影响较大,东部地区企业参与知识生产的边际效果高于中西部地区,政府介入产学合作对中西部地区知识生产具有长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98.
Drawing on a unique dataset that combines returnees’ survey data and their information on research publications extracted from the Scopus database,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international doctoral mentorship for Chinese studen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promote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before and upon the return of these Chinese PhDs to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European-trained Chinese PhD returnees had co-authorship with their supervisors during their PhD study, and most of them maintained this research partnership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In addition to the co-authorship during doctoral study, som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g., gender and marital status)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e.g., country of doctoral study and current work unit) were also found to contribute to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 upon the return to China of these Chinese PhD holders. This study sheds new light on the mobility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provide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Sino-foreign student exchange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999.
谢其军  冯楚建  宋伟 《科研管理》2019,40(11):85-94
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区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从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和知识产权能力的视角,研究影响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因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本文根据区域之间的创新合作矩阵,计算31个省份的网络特征指标值;然后,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方法计算各省份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最后,利用回归分析验证合作网络通过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的路径以及开放度与制度因素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知识产权能力以及表征合作网络特征的集聚性、结构洞、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正向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程度;知识产权能力在集聚性、结构洞、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开放度正向调节知识产权能力与区域自主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制度因素负向调节知识产权能力对自主创新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理清了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的机制,而且为促进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RC) has bee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emerging area of innovation studies. This study reviews the intellectual base, main research trajectories and intellectual communities of the IRC research domain over the period 1957–2015. It integrates qualitative review and three quantitative analyses including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main path analysis and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C research has gone through three phases, namely, “emergence” (1957–1991), “fermentation” (1992–2005) and “take-off” (2006–2015) phases. The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e IRC research field has been develop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pioneering studies related to bibliometrics research. The main research trajectories in IRC studies over the three development phases and over the whole period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main path analysis, which shows that co-authorship analysis i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in IRC studies. A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whole IRC research domai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distinct intellectual areas: drivers of IRC, IRC patterns, IRC effects, IRC networks and IRC measurement. Seven topic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