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4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教育   8377篇
科学研究   2640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04篇
综合类   57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56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713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100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961篇
  2005年   845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必须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充分考虑背后的权力关系,即叙事运作的策略性关系。  相似文献   
52.
该文对新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3.
教学与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实践过程。该文主要对学院近年来的科研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学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4.
科学发展观解读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思想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指向。从历史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成熟标志,它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观构成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从实践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宗倩倩 《编辑学报》2021,33(3):253-258
科学发现优先权由"公开披露"和"承认"2个步骤共同确认.预印本平台的兴起使"公开披露"时间从"期刊发表日"提前到"发布预印本日",深刻改变了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确认标准,但同时也带来了预印本论文质量不稳定和可信度低等隐忧,加大了严格验证科学发现的需求和要求.因此,作为科学发现优先权竞赛的体制化产物的科技期刊,一方面应加强与...  相似文献   
56.
拓展诗性思维提升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要借助于诗性的智慧。诗性智慧表现为感情的凝聚、直觉想象和境界的升华等方面。因此,要从人文精神出发拓展诗性思维,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诗性的无处不在,并把它最终落实到做人的基点上。  相似文献   
57.
科学研究训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包括对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培养.该文探索构建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58.
有机合成是化学研究领域中最具有魅力的。结构复杂、性质多元、应用广泛的有机物及其合成方法学,让人赞叹与探求。文章用科学方法论总结了有机合成中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规律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控制策略,提出了综合利用其控制原理解释或预测竞争性反应产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9.
Girls’ identity constru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dominant sport, health and beauty discourses in their society.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port and health discourses embedd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 compete for influence. Some of these studies have illustrated how these discourses inform girls’ social construction of body ideals and femininities, as well as their choices among physical activities. Our purpose in posing the question, ‘How are girls’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PE influenced by current fitness and sport discourses?’ is to explore their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how they negotiate within the PE discourse as embodied subjects, as well as how they use their body as an object of displa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fieldwork among 10th grade students (15-year-olds) in a school in Oslo, Norway. The methods used includ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formal conversations with the students and two group interviews. We hope that our findings concerning how sport and fitness discourses influence the students’ concepts of both the ideal body and their choices among bodily activities in P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on the future of PE. In particular, the girls’ embrace of the fitness discourse in PE is relevant to a question of great current concern: How should schools and PE teachers meet and relate to the fitness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e believe that if left unchallenged and permitted to deepen its influence on PE, this discourse may well ensure that body modification become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PE.  相似文献   
60.
基于工作单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现场观察和工作单来评价178名初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研究工作单对现场观察的替代性,即工作单对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工作单的三个探究任务,甚至一个探究任务,或工作单三个探究任务的进行实验要素集合、概括结论要素集合能替代现场观察等。这些发现表明了工作单能有效替代现场观察,意味着工作单能有效评价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