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篇
教育   594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6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书法是我国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群众基础.它集实用与欣赏于一体,聚字体构成与人文修养为同道,其内涵博大精深,外延广阔辽远.古往今来的教育实践表明,书法艺术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观察水平、培养审美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72.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必须重视我国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深化书法教学改革,采取有效对策,走出书法教学的误区。这是针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功能迷失这一现状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由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书法教学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传统文化教育功能、育德功能、启智功能和审美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3.
安康当代书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零散的自乐型群文活动,逐渐发展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安康书法现象,在省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4.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丁烯泵用机械密封泄露原因的分析,发现原密封在设计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对其进行了改造更新,经工业试验效果非常显著,改造后的机械密封达到了生产使用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6.
课程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熟练的汉字书写技能和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之一,正得到从国家教育部到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普遍重视。但是反观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现状,却不能让人乐观。高师书法教育面临认识不到位、师资短缺和课程建设止步不前等三大难题。高师书法教育要走出当下困境,首先应有制度保证,然后需花大力气引进和培训师资并要在书法课程建设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青海省大通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的一方明代"西宁卫千户所管军印"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入手,运用有关史料对这方明代的官印进行了考释,认为铜印应该是明代早期千户所中官居正五品的千户长掌握的官印。这方铜印不仅印证了史料中关于明代的西宁卫洪武"六年正月置卫"的史实,同时也弥补了史籍中对"千户所管军"的记载空白,为研究明代职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8.
当下,我们缺乏对书法本质的追问。就书法所承载的意义而言,书法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把书法定位在艺术与哲学的层面应是书法的理性回归。作为抽象而又蕴藏诗意的高雅艺术,书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受到冷落,也是暂时的。弘扬书法艺术,必须正确面对当下书法创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当代中国画视觉化问题,已引起了业界广泛注意,这自然也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中国画视觉特性的反思。实践证明,传统中国画视觉特性的根基是书法线条艺术,她不仅反映在气脉贯通的整体空间布势之中,而且渗透于气韵生动的骨法用笔,正是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文化精神内质和笔墨润物无声般涵养了中国画的视觉传统特征,那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意象审美境界也就成了传统中国画视觉特性的美学核心。因此我们不能抛开传统视觉特征来另搞一套所谓视觉创新。近年来的中国画大展上,失去了以书法艺术为要根基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笔墨趣的中国画视觉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80.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