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1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is paper is about a study into the nature of analogies recorded from three Form 2 (Grade 10) classes in Kenya, instructed by three physics teachers. Through a case study method involv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several analogie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ed. These analogies were predominantly environmental (drawn from students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anthropomorphic (life and human characteristics ascribed to analogues involving familiar concepts). A small number were scientific (those in which analogues are drawn from the science knowledge domain) – ones the author, for pedagogical reasons, wishes to see exploited. In addition, targets (concepts to be explained) were not freed from analogues (concepts used to explain), which is problematic. Also recorded were instances of students making statements that contained counter-physics messages. These included statements conveying literal understanding of technical terminology, sense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which proved very robust, and obvious transfer of error from a particular knowledge domain to another. Caution is therefore advised to ensure that before developing and deploying analogie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logues must be sought. This most likely will reveal problem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should be rectified before applying its meaning to the target.  相似文献   
32.
从该课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状分析开始,提出建立课程整体知识框架等教学内容改革措施,随后又分析了启发式、类比式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实验环节改革,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3.
“蓝领”较频繁地出现于我国媒体,指称我国特定群体应该是进入新世纪最近几年的事。目前“蓝领”在与“白领”对立的语义场中,侧重指称企业工人,包括体力型工人和技术型工人(包括技工和高级技能人才)以及服务行业一般员工。“蓝颜知己”指称生活在女人身边或远方,关系介于情人与朋友之间的那样一种男人。  相似文献   
34.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合情推理实际上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对于猜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5.
This is an analysis of two East Asian Nations, South Korea and China, and a descent from growing friendship to growing friction in economics, politics and sport – with sport as an analogue of fragmentation and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as an analogous illustration of crescive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in economics, politics and spor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36.
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古代论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从探讨字与古代论的原点关系出发,认为其特点的形成与立象取比所造的象形字及由此形成的词义,语法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作为过程语言的汉语,具有明显的意会性、具象性和悟性特征。受过程语言之影响,中国古代的思维样式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思维特征,这种特征集中体现在推类的逻辑推理之中。  相似文献   
38.
《论语》中的关系比喻是复合比喻中的一种。从内容和作用上看,关系比喻主要是为了明白生动地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格式上看,关系比喻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喻复合而成,分喻之间并非平等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从构成要素上看,关系比喻具有本体、喻体、相似点、相异点四个构成要素,这四个要素在表层皆可隐可现,并不一定全部出现。关系比喻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变体,是人们常用而常被误解的一种比喻类型。  相似文献   
39.
数学的发现与数学的论证是数学的两大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数学的发现则论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论证,命题的真假就不得而知,则发现就失去了意义。阐述了几何学中的升维类比与发现,一是命题的发现,二是论证的思想方法的发现。  相似文献   
40.
郭敏 《科教文汇》2012,(15):93-94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领悟数学思想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类比启发探究式进行数学归纳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