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胡适的戏剧《终身大事》和鲁迅的小说《伤逝》思想内涵的比较,可以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在女性解放和婚姻问题上的异同,即胡适认为妇女的解放以摆脱家庭的束缚为标志;鲁迅则认为,离开家庭只是女性独立的序幕,只有真正确立女性自主意识、争取到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才有可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将人的“解放”过程划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不同阶段的同时,比较系统地对“政治解放”所涉及的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指出,犹太人的解放并不是简单的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政治解放”,从而彻底颠覆了鲍威尔等人将“政治解放”与“宗教解放”混为一谈的谬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与鲍威尔关于此问题的论战,结合政教分离这一历史现象,试图更好地把握与解读马克思政治解放视域中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03.
理论的巨大威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改变世界.理论需要不断解放与创新,改革开放首先是理论的解放,改革开放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是理论解放与理论创新的结果,改革开放继续发展必须进行新一轮的理论解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留日女学生会蠢辛亥摹命时期留学日本的女性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旨在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团体,它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有专壹晏的历史意义。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的会刊《留日女学会杂志》从妇女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良两个方面着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西双版纳解放前后因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形态而引起了特殊的社会历史改革。本文力图去阐释清楚与该地方社会经济形态和民主改革的相关问题,希冀能为人们熟悉和分析这一伟大的社会历史变革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6.
李大钊与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中国比较系统而全面介绍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把它运用到妇女问题的研究之中的第一人。毛泽东则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先行者。两人的妇女解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7.
《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是一本关于这场大革命的学术性研究著作。然而这本书得到了王岐山等中央有识高层的关注和推荐,并在我国社会迅速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08.
吴颖的《红楼梦》研究是国内该领域颇有成就、有独特研究视角的一家,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追求人性解放的视角论述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从人性解放觉醒精神的对立面分析薛宝钗、花袭人形象的性格内涵;从宏观的视角论述《红楼梦》的人的主体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和启蒙主义精神,论述《红楼梦》的美学风格和人生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109.
论哈贝马斯认识兴趣范畴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兴趣范畴是哈贝马斯重建认识论的基础性范畴,其实质是强调认识(理论)与兴趣(即生活世界的利益)之间的相互交织关系。认识兴趣包括"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三个层次,"解放的认识兴趣"是整个认识兴趣范畴的灵魂。只有正确把握认识兴趣范畴,才能真正理解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意义、认识论与社会理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在春夏过渡季节开展人工气候室实验,研究了季节及地域气候条件与室内人体热感觉的关系,以探讨气候特征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夏过渡季节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冷热耐受性不同,室外温度越高,人们的冷耐受性越弱,热耐受性越强.此外,人体热感觉还受其长期居住地区的气候特征所影响.由于人们对各自居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室内环境具有适应性,在相同的室内热环境下,来自不同地区的受试者在热感觉上有一定差异,表现为南方人较北方人有更强的冷耐受性和热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