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设计了一种直线伺服电动机实训平台,阐述了实训平台的结构、功能、实训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平台使用过程中电机参数的辨识、整定和设置方法.指出该实训平台的使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直线电机原理的感知度,快速掌握直线电机的使用技能,开展分层次项目化教学.  相似文献   
32.
任宏  杨明极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118-119,121
本文在介绍车载DVD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车载DVD伺服系统要求高精度、抗震动、快速响应的特点,采用了高度集成的DVD驱动器专用伺服控制芯片M5705,对DVD聚焦伺服系统进行控制。利用改进的PID算法运用到车载DVD伺服控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并对此系统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3.
石头河水电站3#机组采用的是CT-40型机械液压调速器,它的调节系统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对3#组CT-40调速器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机组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了水电站的技术水平提高,为实现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4.
设计一种新型的全闭环运动控制系统,完成对伺服电机高速、高精度的控制,进而实现两轴高速运动同步控制的功能.实验获得的同步数据说明这种系统同步性能好,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35.
廖栏椿  陈燚  张俊 《科技风》2013,(8):53-54
餐饮服务机器人是一种适用于餐饮行业的,能够代替部分服务员工作的服务型机器人。以STC89C51型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对红外传感器的检测,实现机器人循迹、防撞,通过对两个直流电机的控制,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功能,达到准确到达餐桌;通过MG-995舵机组成的三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实现机械手传菜的功能,最终达到机器人传送餐盘的目的。此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准确性、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目前,PLC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以S7-300为核心,介绍了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计算和选择PLC的CPU、输入、输出及电源等模块的方法。最终得到了一套符合控制要求的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37.
以某钢铁公司热轧带钢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佳负载匹配原则进行了基于PID控制的液压伺服非正弦振动系统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基于PID控制的带弹性负载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学仿真模型,确定了最佳PID控制参数,可为类似带弹性负载的液压伺服非正弦振动选型和PID控制性能仿真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8.
针对伺服平台中非线性、多干扰的控制问题,文章采用速度比例、位置反演的控制方法对永磁伺服平台进行串行复合控制,利用电机及减速器动力学方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通过递推Lyapunov函数的逐步演算,最终获得系统的控制量函数;经过仿真平台的俯仰及方位的阶跃控制特性分析,得到了反演比例控制策略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9.
针对AC伺服电机系统,在转矩及转动惯量变化情况下,对比反推自适应控制和滑膜控制两种方法在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的鲁棒性。仿真情况包括理想模型、摩擦力扰动、执行器饱和等。仿真结果表明反推自适应控制对系统变化具有很强鲁棒性,但是更容易受到执行器饱和影响;滑模控制方法更容易实现,但是在摩擦扰动存在情况下,振动式冲击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40.
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个非缌陛、多变量、强耦合的系统,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通过设计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应用模糊算法在线自动整定PID参数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位置调节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抗负载扰动能力,动态响应速度、稳定性等均优于常规PID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从而满足了交流伺服系统较高的控制要求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