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8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教育   39759篇
科学研究   5191篇
各国文化   171篇
体育   4260篇
综合类   3633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26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947篇
  2020年   1281篇
  2019年   1170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960篇
  2015年   1669篇
  2014年   4062篇
  2013年   5228篇
  2012年   5078篇
  2011年   4849篇
  2010年   3349篇
  2009年   3003篇
  2008年   3098篇
  2007年   3562篇
  2006年   3460篇
  2005年   2944篇
  2004年   2473篇
  2003年   2060篇
  2002年   1599篇
  2001年   1300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revious research and first-hand experience suggest that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family life. Although the need for sibling support has been acknowledged in legislation, the implications for non-disabled sibling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article, Angie Naylor, lecturer in psychology, and Phil Prescott, senior lecturer in childhood and youth studies, both based at Edge Hill, review a number of key themes emerging from the literature on sibling support. They go on to report the findings from an in-depth study of one sibling support group.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partnership with Barnardo's in the north-west of England and involved setting up a sibling support group, in response to an analysis of local need, and evaluating its impact.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a clear need for further service provis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iblings of disabled children who attended the scheme. Angie Naylor and Phil Prescott argue for a reinvigorated debate about the needs of such children and champion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children and valuing what they have to say. The results of this small-scale evaluation project have clear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otentially,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62.
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让他们了解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有生动、新颖的形式。  相似文献   
6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全员观指导"和"全程观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于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当树立全员观和全程观,把为毕业生进行“包装”的做法改成为学生进行“设计”,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64.
弱智教育职业高中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弱智青年的身心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 ,把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 ,选择面点制作和园林花卉两个专业进行了为期 7年的研究 :提出了弱智教育职业高中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构建了弱智教育职业高中教育的课程体系 ;编写了弱智教育职业高中系列教材 ;研究了适应弱智教育职业高中的系列教学策略 ;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评价机制和社会支持与保障系统。实践证明 :轻度和部分中度弱智青年能够接受职业高中教育 ,开办弱智教育职业高中是可行的 ,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65.
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内容。人类主体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的主体性活动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其中 ,道德是主体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德一方面制约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激励人们去追求和发展 ,为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6.
体育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法对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分析了体育无形资产评估中的主体、客体、职能、遵循的标准、法定程序和评估方法等6大要素,探讨了体育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重置成本、收益额、机会成本、最低收益额、技术成分率、经济寿命、折现率、损耗率等指标和参数,并从申请立项、资产清查、评定估算、验证确认等4个方面论述了体育无形资产评估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67.
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尽力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68.
湘西州青年学生ABO血型分布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汉族 (以下简称土家、苗、汉 )青年学生ABO血型分布情况。采用整群抽样法 ,抽取吉首地区几所中专学校青年学生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发现 :土家、苗、汉学生之间的ABO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与该地区 198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差异性 (P <0 0 5 ) ,说明该地区土家、苗、汉的混杂程度增大 ,婚配隔离状态逐步解除 ,土家、苗不断汉化。  相似文献   
69.
为比较大学体育与社会群众体育的异同 ,对黑龙江省内外 9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和省内主要城市厂矿、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等部分社会群众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专访。并查阅有关图文资料 ,对大学体育与社会群众体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在大学体育和群众体育这两个领域内 ,由于在时间、空间、地域和人文环境上 ,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同 ,以及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 ,对体育运动的参与能力、参加活动的时间、场所及组织形式上、对健身目的认识和体育消费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开展社会群众体育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社会群众组织的投入 ,利用大学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大力宣传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和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0.
健身运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以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健身运动的认知、爱好以及参与程度,分析社会因素和心理中介与学生健身运动参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学生健身运动参与动机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旨在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