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教育   8643篇
科学研究   527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76篇
综合类   57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着学业水平差异的学生称作“异质学生”,异质学生的数学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尽可能大地形成共性基础,应该让学生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的同时,要针对异质学生的不同特点,在班级授课中形成独特的教材,这一教材应该是课本的同构体或异构体。教师要倡导自主学习,要发展地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12.
身体语言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心理学及身体语言学的角度,阐明了身体语言教学法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从高校体育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身体语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高校体育教师如何运用身体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饭店对顾客投诉的认识谈起,分析顾客产生投诉的原因,进而得出对待顾客投诉饭店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及一些实践经验,重点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科研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措施和事例详细论述了个性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从读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一书时存在的一点疑问出发,从给予性动词和索取性动词之间的异同来考察,比较、分析给予性动词在三个连续的时间段上分别生成的预设,从中寻找到造成“给他水喝”这类短语的语义特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总结”的研究路线,采取主课题与子课题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我国高职教师的实情出发,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教师组建和培养思路,以一所学校作为“实验地”进行实践,同时提出政府和学校应制定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它蕴含着实践性、革命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永恒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从高适创作的艺术风格与本诗的形象体系,探索了《燕歌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艺术表现的结构美和修辞美。并且根据本诗中关于唐军主将本质性格的描写,结合《新唐书》中《张九龄传》、《张守珪传》的记载,明确高适创作此诗决不是为了讽刺张守珪,而是为了讽刺安禄山,由此,《燕歌行》的认识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高中文理分科”由“应试”导致,并非“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缺失和错位,才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考生多元素质评价、高等学校多样方式选拔、录取制度是纠正“应试”固疾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家庭、社会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互为条件的。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结构格局的不同也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差异。现在我国正在经历具有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大转变。人口大流动。家庭大动荡,成亿的农民转入城镇工作、生活与定居,家庭成员长期分离,空巢老人、空巢孩子等现象显示出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急待解决。实现和谐,既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面对现实的理智选择。要达到和谐,就要既能宽厚地容许多样化,又要努力地进行平衡与协调,从而实现各种合理的、优秀的因素都能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能积极地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也就能够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实现安定有序,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