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777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234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李生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49-2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实证调研,探索出广西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模式,即“3+2”渠道模式。“3”指的是思想政治课课堂建设、网络宣传教育、校园文化与田野实践三大主渠道;“2”指的是校企合作、家庭共育两大次渠道。  相似文献   
982.
福斯特通过对比生态工业革命和生态-社会革命两种截然不同的革命路径,强调只有依靠劳工-环保联盟,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统一,才能真正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福斯特的生态-社会双重革命观对审视全球生态问题,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83.
论课程的知识本质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宁娟 《教育学报》2005,1(6):47-51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这已被课程自身的发展所证实,也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一种不言自明的需求。知识与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经验不是知识,更不能代替知识在人类进步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强调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并不等于忽视学生的经验,禁锢学生的主体发展。课程研究之所以不止一次的对“课程本质是知识”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其关键问题是只看到了知识于人的客体存在,却忽视了课程以知识的存在而存在的事实,同时还在于其夸大了课程在实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尤其在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4.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其答案莫衷一是。古今中外,各家各派都就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合理性阐释。美究竟是什么?是否该为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从美的成因出发,沿着美的系统分析何谓美,以及如何理解美的理念,可以发现“美的本质”定义的缺失性。  相似文献   
98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这一内涵要求我们在全球范围中审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具有的“和而不同”的时代特征。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相同的方面;而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具有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6.
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素质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7.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8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989.
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整的人、富有的人、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等性质与特点。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自由劳动、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艺术化等特点的生存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0.
中国自汉代实行朝贡制度,唐代走向成熟,明清两代发展到完全成熟时期。清代的朝贡制度是对明朝制度的沿袭,但同时,两者由于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的方式不同,导致两朝统治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也不同,朝贡贸易在朝贡关系中也居于不同地位,朝贡关系的实质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