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9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734篇 |
科学研究 | 344篇 |
体育 | 4篇 |
综合类 | 66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三岔河流域坡耕地垄向与侵蚀沟分布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区坡耕地的侵蚀沟发育发展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垄向分布对沟蚀的影响机制研究能够为黑土区采取更合理有效的耕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的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提供的高精度基础数据获取耕地垄向和侵蚀沟数据,对沟蚀密度和裂度与耕地垄向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垄向下沟蚀与地形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坡耕地横坡耕作的趋势非常明显;②研究区耕地沟蚀强度为中度侵蚀;③耕地垄向角与沟蚀密度和裂度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垄向角的增大,研究区耕地的平均沟蚀密度和裂度呈线性下降趋势,横坡垄中的侵蚀沟密度和裂度最大,其中垄向角和沟蚀密度的线性拟合效果最好,沟蚀裂度稍差;④不同耕地垄向中的侵蚀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当海拔大于280 m时,各垄向耕作都不能有效地抵御侵蚀沟的产生;当坡度大于15°时,横坡垄中的沟蚀裂度最小,但仍高于缓坡各垄向耕地中的沟蚀裂度;各耕作垄向在阴坡对侵蚀沟面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2.
卢丽虹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149-150
外语磨蚀属于外语学习的逆过程,意指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结束后,其外语水平随着外语使用的减少或停止而逐渐减退.为了推动国内外外语磨蚀领域实证研究的开展,提取出影响外语磨蚀的主要因素,再基于这些因素对磨蚀程度的影响力度,依靠数据分析,确立导致磨蚀程度迥异的分界线,最后结合教学改革实际,综合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3.
岩土体流动(滑坡、泥石流及液化土体等)往往会造成工程结构物的严重破坏,而流动过程中的构型、速度场分布等运动参数是设防的重要依据。目前常规的实验手段难以捕捉岩土体流程过程中运动特征,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测试技术开发了一套综合评定土体流态运动的模型系统,并通过砂土流动试验验证了模型系统的有效性。该模型系统能实时捕捉土体流动过程流动构型,并可以结合PIV计算准确得到土体流动过程中的速度场分布。基于该模型系统的岩土体流动试验为揭示土体大变形的流动规律提供了参考,同时试验结果也为由于土体流动造成的破坏的设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结合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之实践,总结并分析现代图书馆馆藏古籍的防霉、除霉措施,寻找最切合本馆实际的古籍霉菌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5.
李海斌张晓波石林爽张曼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1,(4):360-364
采用固体渗剂包埋渗法对Ti-6Al-4V钛合金进行硼-稀土共渗处理,并利用超声振动空蚀机研究分析试样在去离子水中的空蚀性能。结果表明,硼-稀土共渗在Ti-6Al-4V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表面渗层。表面渗层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与基体冶金结合,其主要由TiB2、TiB化合物层和B原子固溶于α-Ti的扩散层构成。稀土元素La的添加,提高渗硼效率,使试样表面渗层厚度增加,显微硬度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空蚀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6.
37.
38.
B. Junge O. Deji R. Abaidoo D. Chikoye K. Stahr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2013,19(3):257-274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ttitude of farmers towards erosion and the adoption of appropriate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SCTs). For the survey, farme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ommunities Esa Oke, Elwure and Owode-Ede and Akoda in Osun State in Nigeria. In the first three communities farmers did receive training on soil conservation, in the fourth not. About 60 farmers were interview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personal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titude towards erosion control and experiences with SCTs. Statistical data analyses (analyses of frequencies, correlation, t-test, χ2-test) were made to examin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amet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on adoption. Most respondents were advanced in years, responsible for large households and characterized by low levels of income and literacy. Soil erosion was seen as a problem confron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ly to a small extent. The adoption rate of SCTs was low, as only mulching, cover cropping, contour tillage and cut-off drainage were practised and often rejected. Low labour-dem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ommon equipment, low costs of application, ease of practice and compatibility with the existing farming system influenced adoption. The observe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 of education, knowledge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farming experience and the number of SCTs adopte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for farmer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gencies for capacity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improving soil conservation in Nigeria. The paper clarifies with specific examples the causes of the low rates of adoption of available technologies, with a reduced impact of research and of efforts to achieve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t village level. 相似文献
39.
从土地资源的特点看土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稳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29-3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地方土地抛荒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以此为背景,由土地自身的特点入才探讨了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剖析了土地受到忽视的原因;认为土地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是推动科技进步的诱因之一,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40.
唐星明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8-110
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经济生活方式,都关系着他们采取何种方式造物,以及这种造物的目的和加工制作方法。原始彩陶对泥土的发现和利用,同样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材料感知、适应、选择的主体性调适的能量。人们从陶土所折射出的生命潜力和精神意蕴中,不仅清晰的感受到了人类生命结构中浓烈的尚土意识,还悄无声息地滋生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恋土情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