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教育   1479篇
科学研究   74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14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姜宛贝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21,43(4):722-7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由东部率先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战略调整,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发生较大改变.探究CO2排放量对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响应,对中国尽早实现CO2排放达峰目标、确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刻画1985-2017年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2.
“流空间”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分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基于“流空间”视角,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客运流、经济流、信息流三个维度建立数理统计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物流和经济信息化水平,并综合运用Jenks自然断裂点法和Moran散点图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空间布局分级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有两个增长极——广州和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为界,珠江东西两岸分级明显;港珠澳大桥的连通有助于加强流要素空间互动,发挥更强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扩大H-H连绵区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63.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64.
王国新 《科研管理》2010,31(5):131-140
摘要:已有关于集群成长机制的研究大多关注于集群的内部,本文将研究视角拓展到集群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了一个基于集群要素禀赋与集群间关系的集群成长分析框架,并且通过对中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3年数据的经验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除了人力资本之外,集群的要素禀赋对集群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集群间关系对集群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集群的密度、集群间的地理接近程度以及集群间的产业重叠度对集群成长都有显著的倒U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区位选择、产业定位以及内部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
利用遥感手段,以低廉的成本有效获取包括居民地在内的地表信息是促使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所在,也是遥感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虽然已有"空间分辨率越高,遥感分类精度也越高"的共性认识,但是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同对于城镇和乡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地信息提取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目前尚无明确答案。本文首先以同一区域不同空间分辨率的4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定性探讨居民地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然后以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影像ALOS和TM为实验对象,对这两种影像上城镇和乡村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基于10m-ALOS影像的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较30m-TM影像约提高6.09%,并且无论是依据哪一种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城镇居民地的信息提取精度都明显高于乡村居民地,但是,对于分散式分布的乡村居民地,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下降令其遥感识别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其信息提取精度会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比之下,城镇居民地的信息提取精度随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增加的趋势是有限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虽然居民地的轮廓清晰性以及像元的纯净度都与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基本上呈正相关,但是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会放大居民地内部结构的细节,从而对居民地的遥感识别与信息提取工作增加一些干扰性的噪声信息。  相似文献   
66.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系重庆段河道形态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邵景安 《资源科学》2008,30(9):1431-1436
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蓄水位变化(从135m、145m到175m)必将影响到库区水环境格局,特别是河道形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由库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陆生生境的变化,而对空间水环境形态的变化较少注意.本文借助多时段卫星影像监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环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75 m水位正常蓄水后受影响干流河段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涪陵-云阳段,重点是忠县长江河段,长江及其支流形成增幅深切曲流.万州以下河段,干流河道主要表现为峡谷,受蓄水影响不大,而主要是长江北岸支流受到较大影响,尤以开县小江流域最为显著.将形成湖泊型水体.同时,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由于蓄水水位的季节变化,将形成新的水库消落区.河道形态和蓄水体类型的改变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中国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从生产理论的角度,综合考虑了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并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构造了可考察动态变化的DEA-Malmquist专利产出绩效指数。然后运用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社会经济面板数据对专利产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其区域差异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分布态势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中"创新者"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于专利产出绩效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在短期内,技术市场成交额和受大专以上教育(十万人)的人力资源产出指标对于绩效水平的提升缺乏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68.
北京市耕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及其社会经济协调模式解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北京市为例,在解析识别耕地功能表征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对北京13个区县(不包括中心城区)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利用GIS反映多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态,并通过信息熵模型对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算,讨论各区县耕地多功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发展阶段的协调模式。本文旨在揭示北京市耕地多功能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制定科学的耕地多功能利用布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耕地多功能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在经济与政策的共同驱动下,多功能与经济的组合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经历高生产-中社会-低生态的正三角形态向低生产-中社会-高生态的倒三角形态演变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69.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被解释变量、排污费制度作为解释变量、产业规模和创新人员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排污费制度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以29个省域制造业为例,采用全域Moran’s I指数、局域Moran散点图和LISA集群地图分析了排污费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GWR模型估计了排污费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费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排污费制度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生了空间分异,即发达省域支持"波特假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驱动效应越明显;而欠发达省域并不支持"波特假说",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抑制了排污费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效应的实现。此外,产业规模和创新人员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70.
王成金  王伟 《资源科学》2016,38(4):631-644
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保障煤炭供应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并影响着国家运输网络构建与进出口贸易。本文在回顾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刻画了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及进出口关系的演变过程;详细分析了中国港口的煤炭进口和出口吞吐量格局的演变过程、基本特征及区域集聚性,认为近年来中国煤炭进出口“南进北出”格局向“南进北出又北进”格局迅速转变;进而绘制了中国煤炭进口的国别网络和中转配送网络,指出部分沿海港口成为煤炭一程接卸和二程配送的枢纽。然后,从煤炭供需关系与耗能产业扩张、煤炭产业政策、市场价格机制、运输瓶颈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深入分析了中国煤炭进出口格局快速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指出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近期爆发性增长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未来仍将保持在高位,但增长速度将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