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教育   3115篇
科学研究   792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291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铁皮鼓》中奥斯卡是个能够自己停止生长和喊破玻璃的奇特侏儒,他复杂而奇特的经历以及对周围环境中人物的情感处理表现出了奥斯卡的孤独本质;在固守这种孤独的同时,奥斯卡也进入了一个常人无法达到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2.
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在譬喻修辞上的表现,可以论述者很多,而本论文则锁定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本体、喻体皆为视觉形象者,与新诗中本体为视觉形象,喻体为听觉形象与心觉者作一比较,来考察其中的相通与相异之处,其共通点在于,不管喻体为何,一个譬喻修辞就是一个意象,因此就能彰显出主、客之间的对待,并突出譬喻中的本体,也可以说就显示了作者对本体的认识、但是就其相异处而言,魏晋南北朝诗歌主要以视觉形象比拟视觉形象,较着重于“形似”、“以易知说明难知”;而新诗有时以听觉或以心觉来比拟视觉形象,则较着重于“神似”与“创新”,以及因知觉、心觉相沟通而造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43.
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核心要素,是主体性学习的心理支持系统。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作用。对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教育定义以及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4.
要获得好的声音,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歌唱的内感,是在长期训练、反复揣摩下获得的感知。没有正确的判断,将会影响歌唱的发展。要给予他人美感,就要培养好歌自身的听觉和正确的声音概念、声音的形象,并把握正确的声音,深刻体会歌唱的内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5.
道德观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日道德观非常相似,都重名异誉为耻,但其行为方式的体现却有所不同,中国人表现为一种自律性,而日本却倾向于他律性。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6.
语义-功能模式的译学理论强调描写双语之间的语义差异和翻译中功能机制的作用,能客观地揭示出一般性翻译规律。把这一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翻译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技能意识。  相似文献   
47.
“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予动词语义上要求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不同语域的动词对强制性语义成分在生命度、空间度、动词主体成分与与体成分之间的定向控制关系上有不同要求。不同动词的强制性语义成分映现为句法成分时有完全映现和不完全映现两种映现方式,句式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给予动词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在省略、移位、变换等语用变化上也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key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college transition of aspiring 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in comparison with White, Asian students and non-science minority students. We examined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sense of belonging during the first college year. Longitudinal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s (HERI) 2004 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 (CIRP) Freshman Survey and the 2005 Your First College Year (YFCY) Survey. Using a reformu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model (Nora, Barlow, and Crisp, 2005), we find concerns about college financing, negotiating family support and responsibility, and campus racial dynamics (perceived and behavioral) affect student adjustment and sense of integration in the first year. This study was made possible by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ral Medical Sciences, NIH Grant Number 1 RO1 GMO71968-01. This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do not indicate endorsement by the sponsor.  相似文献   
49.
A case is made for wor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and between disciplines, variously known as inter- and multidisciplinarity. Integrativism is proposed as an inclusive term for these different but related modes of academic work. Working integratively is presented as a creative activit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ism to the curriculum leads to the notion of a pedagogy of connection. Sociocultural theory i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a pedagogy of connection which consists of a framework for focusing on the contexts of connection and tools for making connections. Activity theory is the basis of analysing context and analogy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are examples of tools. The pedagogy of connection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a sense of place. The example takes the form of a design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50.
孤独意识是石评梅孤独敏感的天性与个人生活感情遭遇相融合的结果,也是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相对立、相冲突的必然结果,更是她的自我认识觉醒后的一种必然心理。这种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石评梅的生存状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