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16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唐代的舞蹈文化是中华艺术史上的瑰宝,是吸收异域文化和传播东方文明精华的博大载体。它内在地凝结着唐代特有的审美文化理想,是时代风尚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82.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历史沿革、考选内容、体育文化价值和弊端等进行系统研究。“武科”又称“武举”,宋承唐制,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正式设立。考试内容以骑射弓马为主,内场有策论(诸家兵法)。“武科”有助于宋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为国家遴选优秀的军事体育人才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宋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宋朝300年间,“武科”虽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和支持,历经77榜却未选拔出一位名将,存在“武科”标准以文为主和拘于制度化运作等弊端。  相似文献   
83.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的史料分析,还原了隋末唐初、明代少林寺僧参与政治与军事文化的历史事实。“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记忆,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二者文化价值取向趋同,一致指向“匡扶正义、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精神层面。“十三棍僧救唐王”培育了“明代僧兵抗倭”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而“明代僧兵抗倭”演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4.
滇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铜矿是铸造铜币的重要材料,滇省的钱币对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世宗时期,清政府大力支持滇省鼓铸铜币,一度导致云南地区的铜矿与铜币出现了严重的壅滞现象,特别是铜币严重贬值,银贵钱贱,影响政府收入,危及社会经济。因此,世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滇省的铜币壅滞问题加以解决,这些政策在促进云南等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西南其他省份钱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借鉴,对保障全国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涞源县的飞狐古道和蒲阴陉自古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道.涞源县地区的军事防御是在明朝北部边疆防线不断南移、内缩的整体形势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前后不同的发展特点——由嘉靖年间的"守在关隘与堡城"到隆庆、万历年间的"守在边墙与互市".涞源县明长城在明代后期发挥着防卫京师的重要作用,并历经嘉隆万三朝经营,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86.
《史记》这一煌煌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垂范后世。司马迁用自己的视角为后世记录西汉前期至汉武盛世的风云变幻和昂扬精神。不仅如此,他还影响了后世的创作。民国黄士恒编著的《前汉演义》中的基本史实都是承继《史记》而来,却独具个性。其"演义"的文体特征,较为完善的白话语体和对人物行为、心理的详细刻画,可谓精彩绝伦。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探究汉史通俗化写作对读者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汉代《淮南子》对当时绘画艺术产生了5个方面的影响,即雄阔浑朴的整体效果、神形具备的创作要求、文质兼美的艺术纲领、相对多样的艺术风格、放意相物的艺术情感,从而使其具有一种崭新的时代和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88.
在梁代诗坛上,梁武帝萧衍贡献卓著,为后世文史论家称道。他以自己的创作为表率,推动了梁代诗歌创作的兴盛。他还以帝王之尊广交文人学士,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他大力提倡诗歌创作,诗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他已将诗才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这些举措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当时的文士聚会和诗文世家的创作也有正面的影响。他要求文士们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用典等技巧及艺术形式,对提高诗歌形制的正面意义不可忽视,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9.
悯农诗发展到中晚唐,出现了全盛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浅析"从作品的叙事性、诗章结构特点、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0.
《全元诗》是我国元代诗歌文献的总集,但也存在收录不全的瑕疵,文章从地方志等文献辑录《全元诗》未收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