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295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取材于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日,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突破了以往军旅题材的表现领域。该剧浓郁的家园意识贯穿全剧,剧中人物对生存家园深挚的情感以及为保卫家园的牺牲精神,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历程,唤醒人们(尤其是炮灰团成员)的精神家园意识,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回归。  相似文献   
992.
数字加工和计算机制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分离逻辑是这两个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利用分离逻辑来研究数字加工和计算机制问题,从而发现了许多分离现象,数学教学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93.
《周易》精神是天人合一,这为中国古人营造了一个天地人和谐的精神家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陷入了寻找家园的迷津之中。《周易》的"忧乐圆融"精神给予我们一条出路:一方面始终对家园有忧患,另一方面始终相信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去构建一个新的"精神家园"。以此为契机,我们能去构建当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94.
人的创造能力来源于精神,精神是人创造发明的不竭源泉。但是,如果精神生命中的创造本性被异化为非创造性的东西,那么人就有可能由于精神异化而丧失创造发明能力。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终生毫无任何创造发明,正是由于这些人的精神被异化造成的。只有克服异化、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才能拥有强大的创造发明能力。  相似文献   
995.
学报文化是学报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是学报组织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核心。学报组织应充分认识学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学报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加强文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促进学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生进行精神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位居前三位,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位居后三位。  相似文献   
997.
沈从文的《边城》和川端康成的《古都》是同类题材的作品,都重现了文学追寻的主题。两位作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各自故乡的自然美与人性美,也分别完美地再现了中日两国的"道"与"禅"的民族根性。  相似文献   
998.
欧阳修中年自请来颍州为守后,便把颍州定为终老之地。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诸多思念颍州,表达归颍愿望的诗作。颍州的魅力是欧阳修思颍的显性层面。思颍实际上就是思隐。对故乡缺失的家园情感也移聚到对颍州的思念中,思颍又是思家。归隐情怀与家因情感最终共同融注到思颍之中。思颍是对宦海风波、现实无奈的远离,对宁静淡泊而又自由稳定的精神家园的寻找。激发欧阳修寻找精神家园的因素即他的人生悲情,其现实来源有三:健康状况的衰退、政治理想的失落以及亲人故交的零落。  相似文献   
999.
即使是被描述为无意义写作的后现代小说.也是作者思考的产物,是作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巴塞尔姆在《玻璃山》中颠覆了日渐腐朽的“美国梦”,提出“寻找你自己”,鼓励现代社会的美国人走出混乱的精神领域,寻找自我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000.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