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632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学家和精神革命家,以了深刻的精神力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好几代人。对于他的反响、评论和研究,也几乎横亘了整整一个世纪。对鲁迅研究这一学术景观,做一番世纪玄览,能够从一个侧面透视20世纪中国精神化现象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42.
历史上,大机器工业对人的工作极限的挑战,使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都开发到了极致,以适应高速运转的流水生产线,人的情绪因此变得更加焦躁和紧张。在当代,高新技术的巨大力量也并非为了开创一个乌托邦,而是迫切需要控制一种混乱无序的生活剧变,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的精神心理仍然受到传统工业范型的束缚。  相似文献   
43.
《乡徙》中女主人公由一个把生存需要看成人生第一要义的人,由一个丧失了自主性与自觉性的“异化”的人,成长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具有精神独立性的、努力进行自我拯救的人,作品的这种展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作品在对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剖析上存在着价值判断的偏差,仿佛下岗不是对人以往拥有的各种社会权力的无情剥夺,而是救赎、启蒙精神氓众的治世良方,因此不能不说作者对弱势群体精神世界的如此解读是遗憾的。  相似文献   
4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的哲学,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哲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哲学。  相似文献   
45.
鲁迅是一个以心发现心的人,在其剑拔弩张的杂文背后,隐含着一股情感的激流,熔铸着他浓烈饱满的爱憎之情,然而这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的较为外露,有的则倾于内向。无论是溢于言表的悲愤激扬,还是沉郁含蓄的抒而不发无不体现出其“情感中的理性的美”。  相似文献   
46.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相似文献   
47.
上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从行文内容到成文风格体现并丰富了"审美现代性"的涵义,展现了审美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对"世俗的超越"的功能特质,主要表现为"回归、仿超古典"、"永远的精神漂泊冲动"、"生命力的赞歌"、"非现代的时间观"、"新的价值系统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48.
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以及新中国文学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关于"革命"的记忆。而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肯定了暴力叙事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直到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这种暴力叙事一度成为主流的写作伦理在伤痕、反思文学中。本文旨在肯定它们在发现大写"人"的同时,着重阐释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中的暴力叙事。这种暴力叙事不仅来自于肉体的暴力,更源自于精神上的暴力,而那种受害者不自觉加在受害者身上的精神施虐更加深了这种精神上的暴力。  相似文献   
49.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塑、爱国主义情怀及高尚道德修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今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以中原文化为引领,在把握校园文化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加以重视和引导。  相似文献   
50.
从普遍意义的人的形象——浮士德形象来体察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不仅可行而且十分有价值,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从"真、善、美"三个角度分析了浮士德形象和现代人精神困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同异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