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1296篇
科学研究   6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10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文章认为:金庸在塑造《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一形象时,较多地借鉴了《西游记》、《阿Q正传》这两部小说中人物形象以及塑造的手法,但又有其多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2.
中国传统主流伦理道德的确立依赖于三大系统的相互配合 :伦理道德的理念 (本体 )系统 ,伦理道德的范畴系统和伦理道德的辅助系统。道德辅助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 ,起着道德教化和道德保障作用。在今天的道德建设中 ,建立、完善新的道德辅助系统并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 ,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3.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压下,许多人不堪重负,茫然失措,只得凭借幻想来获得心灵慰藉.美国当代戏剧以关注人物内心世界为着眼点,着力塑造了这样的一批女性形象.<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中的玛莎是极具代表性的三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虚幻世界形成的原因,对现代美国人精神危机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4.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必须对精神生活的独特性及发展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从与物质生活的对比中分析了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5.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复杂性在评论界历来备受关注和争议。从文本解读来看,除了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其政治立场的多变性摇摆性更出于自身的精神探索和真理追寻。这种不断地思考怀疑、游离漂泊的精神特质,与俄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有着一定的内在相似性。这是俄国文化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精神标志,是作家在特定时代中对包孕着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人的魅力”的隐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精神文明建设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7.
高晓声的《摆渡》用现代寓言的形式,揭示出文学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即文学的边缘化,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8.
作为一位主流作家,张一弓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他对于“左倾”历史,变革着的农村和人的生存意义和理性反思使其作品极具震撼力。但是,一个作家的优势有时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变成他创作超越的羁绊。八十年代后期,在世俗化潮流的冲击下,郁结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反思批判精神的张一弓陷入精神困惑之中。后期创作表现出的面向市场和拒绝世俗,启蒙话语和苍白叙事、渴望创新与模仿追随的矛盾,构成了其创作停滞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9.
先秦时期的商人阶层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家庭生活,在精神风貌方面,他们中有些人不仅有着较强的职业道德,富而不忘德,而且有些人还有着吃苦的精神,坚毅的品格,此外肆无忌惮,骄横不世以及对金钱的崇拜也是有些商人的精神特征,在家庭生活方面,商人的中的富商大南奢豪气派,并拥有大量的家庭奴仆。  相似文献   
150.
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无味的”,“不求天长地久,只图曾经拥有”等观点,在当今大学校园内十分流行。面对这种现象,教育工作者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应积极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