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229篇
科学研究   12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0篇
综合类   19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12.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七年之后完成的最新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主人公死去后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勾起的回忆,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死亡世界。经过分析,作品中的生死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作品中的人物对死亡没有痛苦或恐惧,能够理性地看待死亡;生与死的意义被颠倒,死亡世界接近理想中的现实世界,更加引人向往;生与死由“爱”这条纽带联系起来,让人们在冰冷中感受到温情。这部小说暴露了大量的社会现实,引人深思,也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3.
《姐妹》是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国内外文学评论多从主题研究和叙述特色来分析此小说,其实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姐妹》的文体特色,则能发现《姐妹》语言的选择与主题思想的体现十分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对深化理解小说的瘫痪主题以及对乔伊斯作品的深层次地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艳丽  李方木 《双语学习》2007,(7M):137-139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表象和发展轨迹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变化,研究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爱情?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爱米莉与常人不同的恋爱经历。分析她在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融人了作太多的思想观点,所以这一人物形象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章通过对贾宝玉情理世界的剖析,认为“情”和“理”的冲突是造成这一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是贯穿全书的-明-暗两条线索和作创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9.
高职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考虑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要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及审美素养等交融于体育教育全过程,让学校体育教育在健体之美的同时,立人格之基。要做到这一点,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人的素质结构及相互关系和作用、体育教育对其结构的影响作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精神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炎峰 《天中学刊》2007,22(3):116-118
孔子的精神和谐思想有三个层面:一是“礼自外作”,用外在的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二是引“仁”入礼,给人们行礼的过程注入感情因素,从而把礼内化为富有感情和自觉性的“仁”;三是人道主义,把包含“仁”的礼推向社会付诸实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整个过程中心理原则和精神因素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