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3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汉画像石不仅是中华艺术瑰宝,还是汉代建筑的重要构件。用画像石构建出的汉代特色的建筑形式,有着那个时代独特的构成模式。如墓室、祠堂的构成类似积木构成方式,部分祠堂则采用屏风式构成方式;石阙的构成类似魔方式;石棺椁构成类似盒式构成法。这些构成模式堪称立体构成的典范,并且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立体设计教学典范。  相似文献   
252.
人体速雕是高等学校雕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在过去的人体速雕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无法兼顾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快捷概括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因此,改革人体速雕教学,应从静态人体写生到动态人体写生的教学过程、内容等方面来进行,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造型艺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3.
《赵城金藏》为国图镇馆之宝,从金代募刻以至现代护存颇富传奇色彩,在出版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然当今出版史书对其募刻过程记述常有讹误或不足。其募刻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背景问题,均需认真推敲,予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254.
游艺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汉代画像石中有丰富的游艺活动图像,从民间歌舞,民间竞技,民间游戏、民间杂艺等四个方面生动地展示了汉代陕北人民的日常休闲娱乐文化。汉代陕北游艺民俗具有表现形式丰富、娱乐性强、游牧文化的典型特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生机勃勃、尚武尚勇的精神品质和粗犷豪爽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55.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6.
广西石刻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多珍稀之作。通过广西这些石刻,可以看出广西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某一门学术的成就,以及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磨合,是对广西也是对国家历史研究的文献的很大补充,是佚落在民间的学术研究史上的难得文献。目前对广西石刻还缺乏全面整理,虽有一定成就,但比较零乱、简单、粗糙。要很好地保护利用广西石刻,发挥广西石刻的文献价值,认真整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57.
清代桂林石刻数量众多,其中石刻诗歌样式多变,体现了一定的时段性特点。这些诗歌题材涉及佛教、道教等方面,更多则为山水题材。这些诗歌由仕桂或旅桂文人创作,整体上看,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58.
佛教石刻的区域分布可以反映佛教信仰行为和佛教活动强弱的地区差异。大体说来,在唐人,北方重视造像、造塔、造经等实践行为,南方则逊色许多。唐前期石刻数量多,有两个分布中心和两个次中心,有两个分布带和一个次分布带;唐后期石刻数量减少,有两个分布中心和一个分布带,而且南北方差异缩小,总体上北方趋向衰落,南方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59.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汇集了明清两代的大量雕刻作品。在科学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培田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0.
汉代<神异经>、<十洲记>的志怪书写虽承袭<山海经>传统,但所叙怪物已很少蛮荒气息,贴近世俗生活;<洞冥记>与<拾遗记>取史传体例,于珍奇灵物的静态铺叙中显露出帝王生活的雍容华贵,其中孕育着精灵的化形故事;至<搜神记>,志怪书写已完全世俗化,各类狐虎豕犬、竹木精灵,逐一粉墨登场,开始了它们生命跃动的化形表演,展示出我们民族身处生存重压中潜在的心理潜流和不可遏止的爱欲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